新闻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   新闻公告 >  ·   新闻动态 >  ·   正文

讲座回顾刘跃进:回归经典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2-03-29浏览量:作者:

2022325日下午,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刘跃进老师以回归经典的意义为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文学院赵玉敏副教授主持。

讲座开始前,赵玉敏老师介绍了刘跃进教授诸多的学术成就,同学们用掌声对刘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讲座伊始,刘跃进老师为同学们阐释了重读经典的意义。百年来,中国的学术、文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原先的仰视西方、全面向西方学习,到近年来平视西方、展开平等对话,而在此变化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便是总结中国经验。刘老师具体分析了当今中国知识界、文化界存在的种种问题,进一步指出了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性,而构建中国话语体系,一条有效的途径便是重回经典。

首先,刘老师谈到了经典的解构和文化重建。刘老师指出,对经典的解构包含西方的解构和中国自己的解构两个方面。关于西方的解构,刘老师以三位汉学家的著作(俄)王西里的《中国文学史纲要》(1880)、(美)宇文所安的《剑桥中国文学史》(2013)、(美)梅维恒的《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2016)等著作为例,分析了书中西方学者对于中国文化经典的看法。西方学者看待问题的角度与中国学者有着很大不同,他们试图用另外一种方式解构中国的传统。而关于中国内部的解构,刘老师则以近年来大热的文化现象为例,探讨了对经典的解构的限度问题。

接着,刘老师向同学们讲述了他工作时的经历。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刘老师曾对读书十分痴迷,甚至有过将清华保存下来的所有典籍通读一遍的愿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读的书越来越多,甚至于到了读完一本书之后连书名都忘记了的程度。由此,刘老师建议同学们:“与其读完一百本书,不如读精一本书。过去面临着无书可读的困境,而现在,我们面临着经典越来越少的困境。这是中外都面临的问题,而应对这个问题的关键正在于重回经典。”

随后,刘跃进老师谈到了经典的分类问题。刘老师认为,经典分为马列经典和中华文化经典。马列经典至今仍然具备现实意义,它能够揭示作家们的社会阶层、经济背景、所处的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对我们研究每个时代的文学都大有裨益。刘老师进一步指出,虽然马列的理论我们大多耳熟能详,但落到实处却很少有人做到。这就要求我们这代人重回马列经典,理解马列经典,然后将马列经典运用到自己的学术研究之中,为自己的学术研究增添科学性。而对于中华文化经典,刘跃进教授认为,我们应当关注这些经典中的某些关键节点,将其置于时空的维度之下,而不是只局限于文本本身。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对中华文化经典做出实事求是的解读和阐释。最后,刘老师对未来的传统经典的解读提出了美好的展望。

讲座结束后,刘跃进老师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互动,细致地解答了同学们关于文学史、文本分析和文学经典的研究方法的疑问。讲座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