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   新闻公告 >  ·   新闻动态 >  ·   正文

刘跃进:“中韩文学对话会”致辞

发布时间:2020-11-01浏览量:作者:

编者按

  2020年9月25日,在鲁迅先生诞辰139周年之际,“中韩文学对话会”在绍兴市越城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稽山校区举行。此次活动由鲁迅文化基金会、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等单位共同主办,旨在韩国出版韩文版《鲁迅全集》10周年际邀请到中韩两国著名的学者共聚越秀,交流中韩文学的发展,以此加深两国文化的理解推广、促进中韩文化的沟通互鉴。本文内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刘跃进在大会上的致辞。

 

  一年一度的“中外文学对话会”,今天在鲁迅家乡绍兴召开,我谨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向大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专程前来参会的各位同道表示热烈的欢迎。

  今年举办中韩文学对话会,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

  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和迅速蔓延不仅使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治理体系都面临严峻挑战,也给许多国家、家庭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过去几个月以来,以中、韩、日为代表的东亚各国取得抗疫重大进展,并成为全球抗疫大考中的楷式。这既得益于东亚各国对疫情的高度重视、较好的综合治理能力、较为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以及国家--市场--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也在很大程度上彰显了东亚各国“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守望相助的合作精神和根植于东亚民族文化血脉深处的家国情怀。这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自2017年起,我们成功举办了中俄、中印、中法文学对话会,传播中外文学的辉煌成就,弘扬中外文学的崇高境界,促进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求得更多的共识,寻找合作的基础,这将有助于推进世界文化的发展繁荣,有助于解决当今世界快速发展而带来的各种问题。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人类社会共同经历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残酷竞争,弱肉强食,疯狂掠夺,致使人们的精神家园丧失殆尽。反观东方传统文明体系,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内容,倡导和谐共存、彼此双赢的相处理念,适与西方以利益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形成鲜明对照。以利益为核心,往往以成败论英雄,强调胜王败寇的法则,为眼前利益而不计后果。对此,两千多年前的东方圣哲早就有所预见。面对利益和道义的矛盾,儒家向来鄙视见利忘义的行径。孔子就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也曾说:不义之利“不苟得”。国家、民族、人民,就是最大的义。“苟利社稷,死生以之。”这些重要主张,在日益纷繁复杂的当今世界,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社会对于科技的作用,体会得越来越深刻,而对于文学艺术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得还很不到位,还需要我们做好宣传工作。科学技术当然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社会的发展进步,又离不开文学艺术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这个社会才能健康发展。文学艺术不仅仅求真,更追求善与美。文学艺术不仅仅关注当下,更关注未来。文学艺术不仅仅强调个性,更强调整体观。总之,文学艺术不强求在与自然界斗争中获得一时优势,而是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很多重要思想已经蕴含在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东方人文传统中。譬如,东方文化追求“天人合一”、“内圣外王”的精神境界,注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态度,践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崇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坚持“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价值追求,向往“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社会理想等。这些深邃思想,在中韩文学艺术中有着丰富而又深刻的表现,影响着两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凝聚成为两国的传统智慧和处世精神。

  中韩两国,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一千多年前,中国的《论语》和《千字文》就传到朝鲜半岛,并辐射到日本。《旧唐书》记载说:朝鲜半岛“俗爱书籍,至于衡门厮养之家,各于街衢造大屋,谓之扃堂,子弟未婚之前,昼夜于此读书习射。其书有《五经》及《史记》、《汉书》、范晔《后汉书》、《三国志》、孙盛《晋春秋》、《玉篇》、《字统》、《字林》;又有《文选》,尤爱重之。”初唐武德七年(624),刑部尚书沈叔安前往朝鲜半岛册封建武为上柱国,并讲授《老子》,“其王及其道俗等观听者数千人。”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可并潜心求学的精神,于此可见一斑。从《奎章阁图书中国本综合目录》等韩国现代书目,我们可以看到中华典籍在朝鲜半岛留存的踪影。

  在数千年的文化交流过程中,两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都受到了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形成了很多相似的文化传统。文学艺术,是文化交流最为活跃的载体。中韩文学对话,不仅立足于两国文化传统,更关注当代现实,目的是创造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东方文化,为世界文化贡献我们的东方智慧。

      作者简介:刘跃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所长。

    (本文转自中国文学网2020年9月29日报道http://literature.cass.cn/xjyw/202009/t20200929_519008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