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9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社科大”)隆重举办2020年开学典礼暨科教融合学院成立大会。中国社科大校长张政文主持大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谢伏瞻出席和发表重要讲话,并为12个新组建的科教融合学院授旗。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京清为12位院长颁发聘书,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为特聘教授颁发聘书,中国社科大副校长王新清为岗位教授颁发聘书。此次盛礼是中国社科大12个科教融合学院新院长首次集体亮相,他们分别由牵头合作单位的党委书记、院长或所长担任。此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印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院系调整暨推进科教融合改革工作方案》(简称《方案》)。根据《方案》精神,“科教融合”改革指中国社科大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研究所(院)一起,共建12个本硕博一体化的科教融合学院,进一步加强各研究生教学系建设。
初秋的北京,色彩斑斓,中国社科大的开学盛典更是为古老的京城平添一抹靓丽的色彩。在这12个新学院中,文学院的牵头合作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院院长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所长、著名文学家刘跃进研究员,副院长是语言学研究所所长、著名语言学家张伯江研究员。文学院首位特聘教授为文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中国鲁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著名学者董炳月教授,院长助理为文学研究所科研处副处长张媛老师。
在开学典礼当日下午,为了更好响应与落实“科教融合”理念,为新成立的中国社科大文学院喝彩,也为了给众多莘莘学子注入更多信念与热情,新成立的文学院在中国社科大研究生教学楼122教室举行了2020级全体新生见面(以下简称“见面会”)。文学研究所由刘跃进院长带队,与张伯江副院长、特聘教授董炳月研究员、院长助理张媛,以及户晓辉研究员(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施爱东研究员(民间文学研究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程凯研究员(现代文学研究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谭佳研究员(比较文学研究室副主任,硕士生导师)、刘卓副研究员(文学理论研究室,硕士生导师)等专家一起参加“见面会”。各位专家结合自己的专业和治学经历,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张伯江副院长叮嘱新生们一定要注意人文领域的基础学术训练;董炳月研究员希望同学们身心健康,充分利用北京的学术资源提高自己;施爱东研究员讲解了学术专攻与博雅的关系;户晓辉研究员从“理性、逻辑、底线”三个角度谈了当下大学生的基本修养问题,以及应该如何读经典。程凯研究员和谭佳研究员的讲话更贴近同学们求学的实际,程凯强调本科生应该在老师的引领下尽快培养自己的学术兴趣,学习批判性的思考习惯;谭佳研究员强调了抗压能力和乐观心态的重要性;刘卓副研究员结合自己在纽约大学攻读博士的经历,对比了中美政府对人文研究的不同态度与投入程度,启发大家珍惜当下的学习环境与机遇。
“见面会”由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张跣教授主持。文学院副院长李俊教授、刘国民教授、赵菁博士、文学院党总支书记沈健平老师等一起参加了“见面会”并发表讲话。刘跃进院长从三个方面作总结发言。第一,我们要有一种历史的自豪感。我们充分见证了中国社科大的创立发展。迄今为止,中国社科大已招收四届本科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可能有人会说,我们的校园太小了,但是早有先哲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们的文学院有文学研究所、语言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民族文学研究所作依托,有着最为齐备的专业设置,更有着为数众多的教学、科研名师,这是我们做好科教融合的底气所在。当然,“艰难创业百战多”。我们还面临着许多困难,这正是我们创造历史的难得机遇,要倍感珍惜。第二,我们要做好两个转变:一是从应试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转变;二是基础教育向专业教育转变,牢记“笃学、慎思、明辨、尚行”的校训,打好基础,拓宽视野。第三,脚踏实地,始终如一。一是要注意学术的培养,积微知著;二是要注意人格培养,自知知命。古人说,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我们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科学研究,要有深厚的人文情怀,更要关注社会现实。知行合一,不是一句空话,是认识论和实践论的统一。三是要用心用力。用古人的话说,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人生必须有理想,实现理想必须脚踏实地。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如一。做到这一点,实在不容易。我们要有好一件事,读好一本书的耐心和毅力。刘院长最后指出,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本科生教育有着丰富的经验,文学研究所又有着近七十的科研传统,两种优势相结合,一定可以创造新的辉煌。
刘院长的这份自信,缘于对文学所科研优势的深刻理解,缘于社科大教育传统的清晰把握。作为国家最高的文学研究机构,文学研究所成立于1953年,不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最悠久的专业研究机构之一,也是全院规模最大的研究所之一。近70来,文学研究所与学术界一长串如雷贯耳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如郑振铎、何其芳、钱钟书、俞平伯、唐弢、蔡仪、卞之琳、余冠英、吴世昌、沙汀、陈荒煤、孙楷第等。文学所的图书馆专业性强、门类齐全、所藏善本孤本的数量和质量在国内专业图书馆中名列前茅,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知名度。随着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推动,文学所建立了以学部委员为龙头、以资深学科带头人为中心、以中青年学者为骨干的科研队伍。同时,以《文学评论》和《文学遗产》两部学术顶级期刊为学术前沿窗口,以《中国文学年鉴》和“中国文学网”为学科平台,推动学术创新,强化科研管理,在中国文学研究界首屈一指。
以文学研究所为背景和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有着辉煌历史与成绩。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经邓小平、叶剑英同志亲自批准设立,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研究生院之一,研究生院综合实力一直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生院中排名第一。在研究生院成立时,文学所就作为教学系与研究生院紧密结合在一起。经过42年的发展,文学系的学科专业设置已涵盖文学研究的所有领域。早在1998年6月,文学系就具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迄今已有六个二级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即: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和中国民间文学。文学所现任在职研究生导师56人,其中博导16人,硕导40人。至2020年9月,文学系已培养出305名国内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和255名国内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同时还培养出20名外国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和4名港澳台博士研究生,6名外国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和1名港澳台硕士研究生。2016年以来,文学系共有7名在读硕士生获得硕博连读资格,除1人进入文学系攻读博士学位以外,其余6人均进入马克思主义教育系攻读博士学位,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输送高质量生源。此外还接收国内和外国申请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迄今已有3名申请博士学位和8名申请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分别获得学位。目前,文学系在校研究生12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4人,硕士研究生57人。文学系先后有3个专业的4篇博士生学位论文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从历史到现实、从软实力到硬实力、从师资队伍到学生培养、从科研到管理,我们有理由相信,文学研究所的科研优势与中国社科大的政策优势结合起来,科教融合,深度改革,必将结出丰硕的成果。正如刘跃进院长一再强调的那样,只要我们不负韶华,真诚合作,共担责任,砥砺前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一定能实现对家长、对学生,对社会、对中央的庄严承诺,跻身于文科大学的前列,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培养更多的人才。
(供稿单位:文学研究所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