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师资队伍 >  ·   全体教师 >  ·   L >  ·   正文

刘玲华

发布时间:2025-03-06浏览量:作者:


一、个人简介

刘玲华,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已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30余篇。

二、研究领域

中国古代戏曲理论、戏曲文化与批评、西方文论、中西比较研究

三、科研成果

1、专著

《明代曲论叙事观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

《中国文化自信之路》(近代卷),山西教育出版社,2025年。

2、编著

《间文化·泛文学·全媒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执行主编(主编:金惠敏、陈福民)。

《陶庵梦忆》校注(大字版),中国盲文出版社2020年。

3、论文

1《何以据——看古典戏曲的声音审美声音政治》,《中国图书评论》2021年第9期。

2《晚明戏曲观走向成熟的四重理论表征》,《中国古代小说与戏剧研究》(第16辑),学苑出版社20214月。

3《图像美学· 波德里亚》,《20世纪西方美学史》第十九章第十二节,山西教育出版社202012月。

4《明代戏曲叙事三刍议》,《中国古代小说与戏剧研究》(第15辑),甘肃人民出版社201912月。

5《认识苏源熙:比较的比较文学观之建构》,《中国图书评论》2019年第11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2020年第2期全文转载。

6《戏无蓝黄 曲无中西——基于中国戏曲理论中西之争的一个考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7期,收录于《东西方研究学刊》第六辑。

7《重组碎片化:移动互联时代的文化逻辑》,《中国图书评论》2017年第7期。

82015年文化研究综述》,《中国文学年鉴》(2016)。

92015年文化研究热点管窥》,《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10《麦克卢汉关键词:内爆》,《汉语言文学研究》2016年第3期。

11《多元视野下的金圣叹研究——程思丽探寻金圣叹阐释<西厢记>“隐藏意义的新思路》,《东岳论丛》2016年第7期。

12《鲍德里亚论电视媒介的超现实特性》,《国际传媒评论》第3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6月。

13《徐渭对女扮男装母题的承继与拓展——以《雌木兰》和《女状元》为例》,《名作欣赏》2015年第7期。

14《从文化研究到文化理论》,《中国图书评论》2015年第7期。

15《理解反环境——麦克卢汉媒介观的一个新链接》,《首都师范大学学学报》2015年第6期。

16《麦克卢汉媒介观的美学审视——<理解媒介>为中心》,《南华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

17《消费语境下的网络文学新视点》,《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7期。收录于《网络文学论文集》,团结出版社2012年。

18《对元代存世文献进行较为全面数字化整理》,《学术动态》2012年第7期。

19《鲍德里亚的美学思想》,《西方美学史》第四卷第十六章第五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5月。

20《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11收录于《文化与符号经济》,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6月。

21《理解与时间距离——伽达默尔论时间距离的诠释学意义》,《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收录于《全球化与中国文论》,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5年。

报刊论文:

22《赛博空间:后地理与后历史的新体验》,《中华读书报》2004721日。

23《陈尚君:<旧五代史>重辑的回顾与思考》,《中国社会科学报》2006620日。

24《宋载卲:实学思想与中国社会》,《中国社会科学报》2007712

25《至情:临川四梦的审美时代性》,《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1017日。

26《宣教化与抒胸臆:明代曲论中的人物批评观》,《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925日。

27《中学西传研究呈现新动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517日。

28《文化自信与古典戏曲美育观的理论重构》,《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1225日。

29《新时代传统戏曲美育何为》,《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1130日。

30、《文化自信引领传统戏曲守正创新》,《中国社会科学报》2025210日。

译文:

31《关键词:模拟、拟像、超现实、传播研究》,刘玲华张云鹏译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差异》第3辑。

四、科研项目

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波德里亚超美学思想引论主持)。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世纪西方差异性话语的四种类型研究参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明代文人传奇在清代的舞台呈现研究参与)。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汤因比中国文明观与生命共同体艺术的当代价值研究参与)。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清代内阁档案所见演剧案件史料的整理与研究》(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