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定家,湖北红安人,文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数字信息室主任,中国社科院创新工程首席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学网站”负责人,《文略》杂志主编,《中国文学年鉴》副主编,中国新媒介文化研究学会会长,全国网络文学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国发展战略学会文化战略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特聘研究员。
科研情况及研究成果统计
参与课题情况
1.博士论文主要研究市场经济与高科技对艺术生产及大众文化的影响,目前已经有十几篇相关文章见诸报纸与期刊。
2.1995-97年参加王杰教授主持的国家青年基金研究项目“阿尔都塞学派美学思想研究”的部分研究工作,撰有《意味深长的“沉默”——关于马谢雷的意识形态文学批评》等文章。
3.1998-99年参与杜书瀛研究员主持的“经济转型期的中国文艺理论建设”课题研究工作,撰有《市场经济与艺术生产》等文。
4.1998-99年参加王杰教授等人主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国文学的发展”等课题的研究。撰有《赛伯空间的艺术革命》、《现代媒体及其对艺术生产的影响》、《危机与出路——文艺期刊运作机制的转变》等。部分文章即将被几家省级以上的刊物发表。该项目结项成果《审美文化的当代形态》(人民文学2002年版)主要撰稿人之一(撰写5万字),该书获“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5.2001年参加汝信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课题,中国新闻出版署“十五”重点出版项目“西方美学史”研究工作。具体承担“自然主义美学”和“表现主义美学”的研究和撰写任务。
6.主持“北京化工大学青年社科基金项目”“市场语境下的艺术生产与消费研究”。完成近30万字的研究报告,并发表相关论文12篇。
7.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课题,“社会转型期审美文化研究”,撰有《市场语境下工具理性的审美意义》等。
8.2002年8月中南大学欧阳友权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十五”规划项目“网络文学研究”课题。撰写《网络文学论》第10章“追寻赛伯家园”。(约3万字)该项目获“湖南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年3月)。
9.2002年8月-2003年5月,参加教委高校精品教材《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的研究工作。
10.2004年-2006年,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研究课题(B类)“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与消费”。
11.2007年-2009年,主持中国社科院文学所重点课题“网络文学与互文性研究”。
12.2009年-2013年,联合主持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献选编工程。
13.2014年-2015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网络文学价值导向研究”。
主要学术论文
1.《关注新时期文学与道德,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文学评论》2000年第3期)
2.《现代传媒对文学艺术的影响》(《甘肃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3.《赛伯空间中的当代文学艺术的命运》(《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第3期)
4.《王朔现象及其理论意义》(《河南师大学报》2000年第5期)
5.《艺术消费与广告的文化意味》(《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6.《论科技意识形态及其对艺术生产的影响》(《社会科学研究》2001第1期)
7.《作为文学阵地的文学期刊》(《新疆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8.《市场语境下艺术的雅俗分化与融合》(《厦门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9.《面向文化:文艺理论的新转变》(《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
10.《期刊的危机与突围》(《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12期)
11.《意味深长的“沉默”》(《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年第2期)
12.《消费时代的文艺精神状况》(《人文杂志》2001年第3期)
13.《中国稿酬制度的变迁》(《江汉论坛》2001年第4期)
14.《大雅大俗的大众之歌》(《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15.《公案文学艺术魅力剪话》(河南师大学报》2001年第4期)
16.《惊鸿一瞥:2000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湖北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17.《“树上的果子”与“自然的鲜活气息”》(《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18.《把理论还给历史》(《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19.《文学史理论反思:重写论、先验论与更替论》(《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第5期)
20.《市场语境下工具理性的审美意义》(《文史哲》2002年第1期)
21.《作为艺术的生产》(《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1期)
22.《艺术生产论的当代意义》(《甘肃社会科学》2002,6)
23.《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的研讨与探索》(《西南民族学院》2002,11)
24.《“中国学者对世界学术的贡献”》(《江西社会科学》2002,12)《2002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综述》(《中国文学年鉴》2003卷)
25.《一部值得珍视的著作》(《当代文坛》2003、1)
26.《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的当代意义论略》(《马列文论研究》第13辑)
27.《瑞恰兹与〈文学批评原理〉》(《江汉论坛》2002,4)
28.《从“客观快乐说”到“直观本质论”》(《江苏社会科学》2003,1)
29.《关于文艺美学学科定位论争的回顾与反思》(《文艺争鸣》2002,6)
30.《“火焰战争”与“文化垃圾” ——关于“网络文学”的几点不合时宜的想法》(《社会科学战线》2002,4)
31.《市场经济下的文艺新观念漫议》(《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
32.《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艺术生产》(《广西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33.《对“创造论”的彻底清算》(《广西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34.《电脑艺术的兴起和古典艺术的终结》(《右江民族师专学报》1998年第3期)
35.《期刊的转向与文学的命运》(《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1期)
36.《论“缺陷”在文艺创作中审美意义》(《南宁师专学报》1999年第2期)
37.《论艺术消费》(《宜州师专学报》1998年第3期)
38.《郭宏安等著〈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研究〉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7-1998年卷)
39.《金元浦著〈文学解释学〉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7-1998年卷)
40.《夏中义著〈新潮学案〉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7-1998年卷)
41.《评周宪〈超越文学——文学的文化哲学思考〉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7-1998年卷)
42.《论科技意识形态及其对艺术生产的意义》(《广西师大学报》2000年第2期)
43.《“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的回顾与反思》(《求索》2001第4期)
44.《作为产业的文学期刊》(《岱宗学刊》2000年第4期)
45.《审美意识形态与艺术交往精神》(《河海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46.《精神生产者的市场境遇》(《荆州师院学报》2000年第4期)
47.《艺术生产论的发展及其当代意义》(《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年第3期)
48.《1996-1997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中国文学年鉴》1998-1998卷)
49.《1999-2000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综述》(《中国文学年鉴》2000-2001卷)
50.《市场经济与艺术生产》《河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51.《张健著〈清代诗学研究〉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9-2000年卷)
52.《包忠文著〈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史〉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9-2000年卷)
53.《钱中文著〈文学理论: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9-2000年卷)
54.《何西来、杜书瀛主编〈新时期文学与道德〉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9-2000年卷)
55.《陈良运著〈周易与中国文学〉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9-2000年卷)
56.《王立著〈中国文学主题学研究〉丛书三种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9-2000年卷)
57.《薛永武著〈西方美学论稿〉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1年卷)
58.《黄鸣奋著〈比特挑战缪斯:网络与艺术〉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1年卷)
59.《周宪著〈崎岖的思路〉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1年卷)
60.《张荣冀著〈流行艺术研究〉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1年卷)
61.《走向艺术生产论》(《三峡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62.《现代传媒与艺术研究论纲》(《许昌师专学报》2000年第5期)
63.《走向新世纪的文艺之思》(《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64.《现代传媒带来的审美观念的转型》(《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65.《文艺理论: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反思》(《滨州师专学报》2001年第3期)
66.《略论意识形态与艺术生产》(《殷都学刊》2001年第1期)
67.《对缺陷美的几点思考》(《成都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68.《数码时代艺术剪话》(《走向新世纪的影视艺术》,文集,华艺出版社2001年版)
69.《现代传媒与文学艺术》(《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70.《“审美之维”与“单向度的人”》(《荆州师院学报》2001年第3期)
71.《“寄言出意”与“得意忘言”》(《中南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72.《中国期刊百年回顾》(《曲靖师院学报》2001年第4期)
73.《“审美之维”与“单向度的人”》(《荆州师院学报》2000年第4期)
74.《十七世纪英国的幽默故事书》(《岱宗学刊》2001年第3期)
75.《从头细品百年文论,长卷精绘理论风云》(《文学前沿》2001年第3期)
76.《数字化生存状况下的艺术生产》(《阴山学刊》2001年第6期)
77.《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山东农管干部学院学报》2001第4期)
78.《“文学现代性”研究述评》(《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79.《网络时代的文学艺术》(《三峡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80.《简评〈文艺活动的审美维度〉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2年卷)
81.《简评〈艺术的哲学思考〉》,(《中国文学年鉴》2002年卷)
82.《简评〈胡经之文丛〉》,(《中国文学年鉴》2002年卷)
83.《简评〈明永乐至嘉靖初诗文观研究〉》,(《中国文学年鉴》2002年卷)
84.《“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讨论会》,(《中国文学年鉴》2002年卷)
85.《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文学与人研讨会》,(《中国文学年鉴》2002年卷)
86.《2001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综述》(《中国文学年鉴》2002卷)
87.《文艺学术史:一项相当于金字塔的学术工程》(《南方文坛》2002年第1期)
88.《论科技意识形态的文化意义》(《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89.《中心的边缘与边缘的中心》(《云梦学刊》2002年第5期)
90.《以文本为中心的合理性及其局限》(《宝鸡文理学院》2002年第1期)
91.《百年文艺学的“两次转型”》(《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2,3)
92.《“请客赴宴”与“开店卖饭”:关于艺术生产与消费的思考》(《吉首大学》2002,2)
93.《危机与出路:关于期刊市场命运的思考》(《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2,5)
94.《绽放在悬崖上的花朵:人文社科学报的学术特色之我见》(《三峡大学学报》2002,6)
95.《“审美泡沫”:文化消费意识与广告》(《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2,3)
96.《珠积玉累成学问披沙拣金铸文章》(《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2,4)
97.《对“诗与画”的审美复合的追求》(《文艺报·摄影文学导刊》2002,11,29)
98.《中国当代文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编《文艺美学研究丛刊》第2辑)
99.《王文宏著〈厨川白村文艺思想研究〉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
100.《冯毓云著〈文艺学与方法论〉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
101.《童庆炳等著〈现代学术视野中的中华古代文论〉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
102.《汪正龙著〈文学意义研究〉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
103.《刘俐俐著〈隐秘的历史河流〉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
104.《姚文放著〈美学文艺学本体论〉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
105.《王杰著〈审美幻象与审美人类学〉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
106.《文学研究种的跨学科发展研讨会》,(《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
107.《“中国古代文体与文学理论”研讨会》,(《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
108.《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座谈会》,(《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
109.《“全球化语境与民族文化、文学的前景”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
110.《文学批评“情采论”》(《东方丛刊》2003,1)
111.《理论自觉的历史意义》(北师大编《文学理论学刊》第2辑)
112.《2003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综述》(《中国文学年鉴》2004卷)
113.《文艺美学研究的进展》,(《中国美学年鉴》,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版)
114.《全国“文论何为”学术研讨会》,(《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
115.《汤学智著〈生命的环链〉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
116.《林保全著〈马克思主义文艺审美论〉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
117.《〈比较与超越——世纪之交中西文论比较研究〉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
118.《〈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观照〉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
119.《〈中国商贾小说史〉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
120.《〈文学理论:文化阐释与学科形态〉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
121.《〈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
122.《“文论何为”学术研讨会综述》《文学评论》2004年第6期
123.《克罗齐和直觉美学研究》(译文)《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7期
124.《直逼中心的“边缘表达”》,《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125.《人本文学之中西比较》《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
126.《身体缺席的精神盛宴?——关于网络文学的反思》《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127.《努力开掘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意义——评邓新华著〈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观照〉》《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
128.《从“生产论”视角看“审美意识形态”说《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129.《现代传媒革新与当代文艺命运》,《紫观阁》2006年第5期。
130.《超文本的崛起与网络时代的文学》,《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文学创作(已在公开报刊上发表文艺作品近百篇)
《翅膀扑动的声音》(自印诗集,与江松合著,1983)
《老师》(《芳草》1983年第1期)
《思念》(《青年诗人》1985年第6期)
《“名在虚传”》(《春华》1989年第4期)
《走近奥修》等(1997《广西日报》、《土地》、《广西民政》、《荆襄报》等)
《“请客赴宴”与“开店卖饭”》等(1998年,《广西日报》、《南宁日报》等)
《永恒的情歌》等(1999年《济南日报》、《中国三峡工程报》等)
翻译和参与翻译
《虚构与想象:文学人类学的疆界》(第一译者,吉林教育出版社2002,11版)
《二十一世纪休闲哲学》(第二译者,于光远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十七世纪英国的幽默故事书》(《岱宗学刊》2001年第3期)
《西方幽默文化史》(参与部分章节的翻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4月版)
《皆大欢喜》注释,中国对外贸易出版公司2000年版
编著和期刊编辑情况
《身体写作与文化症候》(主编,中国社科出版社2011年版)
《审美现代性》(主编,中国社科出版社2011年版)
《全球化与文化认同危机》(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巍巍丰碑》(参编,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广西民政》(1997年8月—1998年4月)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明清史》、《中国近代史》、《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0年4—9月各卷)
《文艺理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1-2002年各卷)
《文艺理论文摘》(2001-2003年各卷)
《中国文学年鉴》(1997-2014年各卷“文艺理论”栏目编撰工作)
主要著述
《文之舞——网络文学与互文性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比特之境——网络时代的艺术生产研究》,(中国社科社出版2011年版)
《隐形手与无弦琴——市场语境中的艺术生产研究》,(中国社科社出版2007年版)
《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修订本,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
《网络文学论》(参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1月
《中国人的理想藏书》,新华出版社2003年3月版(副主编)
《莱辛与〈拉奥孔〉导读》,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11月版(独著)
《审美文化的当代形态》,人民文学2002年版(合著)
《文艺批评学教程》(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欧美文学主流》(参编),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西方现代美学史》(第四卷,参编),201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主要社会兼职
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客座教授(2006-)
湖北民族学院文学院特聘教授(2000-2003)
岳阳师范学院摄影文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2001-)
人民日报社新闻采编部兼职编辑(1999-2000)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委(2002-2003)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中心《文艺理论》责任编辑(2001-2002)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中心《文艺理论文摘》执行主编(2001-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