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社科大文学院迎来了四位澳门大学的交换生。他们怀揣个人学习的热情来到这里,同时也充当着两校交流的使者。近三个月的交换生活走到尾声,相信这一定会成为他们人生中一段独特而难忘的回忆。他们有什么话想要留下呢?快来听一听他们的心声吧~
Q1:
同学你好!很高兴你在临行之时接受我们的采访。这次交换机会非常难得,请问从一开始你为什么想要来社科大交换呢?
吕翊
我选择社科大主要有四个原因。
第一是我对社科大仰慕已久。我本人从高中到大学一直对人文社科有非常浓厚的兴趣,相较于澳门大学,社科大纯粹人文社科方面的倾向与课程拓展更广、更深。另外,社科大背靠社科院的师资(这是我过来的一个比较大的因素)和资源支撑,且校内研究氛围浓厚,感觉也可以学到更多东西。
第二就是社科大的课程开设方面。同样是文学院,澳门大学在外国文学方向没有必修课,而社科大的选修课门类就丰富很多,可以取长补短,学到更多东西。虽然有些课程因为选的同学太少,没达到开课条件的,比如俄罗斯文学。还有我觉得社科大的旁听机制比较灵活,学生可以任意选择旁听课程,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点。
第三可以说是地理位置吧,毕竟是位于国家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本身文化资源就很丰富,有很多博物馆艺术展一类,但很遗憾由于疫情原因,没能多去参观。
最后一个就是我也比较渴望体验一下大陆的大学是什么感觉。毕竟澳大很多制度还是比较西化的,我想要来体验一下不一样的校园氛围。
肖静
一开始想要来社科大交换是因为我的一个就是关系很好的老师,她跟我推荐说社科大是社科院办的大学,这里的老师都非常的优秀,觉得我来到这边肯定会有很大的收获,也可以增加自己的学习经历等等。
苏孟晗
当时在学校提供的交换生项目中看到社科大,经过了解后发现社科大有着丰富的人文学科资源,师资力量雄厚,有很好的学术氛围,而我自己也想体验一下内地的校园生活,所以就来了。
袁嬿淇
因为其实在我高三的时候,社科大就是我非常想去的一所学校。可以说是我当时目标的院校就是社科大,但是由于高考的时候没有考好,然后所以就与社科大失之交臂。然后这一次我们澳门大学的交换项目其实跟内地的很多高校都有合作,但是我当时就是看到了社科大,就来圆一下我自己高中没有达到的梦想吧。而且社科大据我所知是一个教师团队还有科研力量都非常雄厚的学校。有很多我们学校的老师都是很厉害的、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老师。特别是因为我是中文系嘛,我们系就有很多比较厉害的研究院的老师在社科大兼职任教。所以综合各种情况,我就当时就选了这里。
Q2:
刚来到这里时,你遇到过什么困难?又是怎么克服的呢?
吕翊
我觉得在生活方面倒没什么困难,我对北京已经轻车熟路了,而且社科大的宿舍好的超乎我的预料,我们被安排在了研究生的双人间,这让我觉得很惊喜。
肖静
刚来的时候有个别问题没有完全协调好,最开始的一周有些不便,但是后面沟通之后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苏孟晗
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总是会有一些不适应的情况,初至社科大的那段时间也确实让我感到了一些不安。首先社科大的宿舍制度和教学制度都和我们那边不一样,体验也不同,因此我很担心我很难与这边的同学交上朋友,也害怕自己因为制度的不了解导致一些意外的状况。其次在这里感觉课业压力还是很大的,周围都是很厉害的同学,大家的学科兴趣都十分浓厚。比如比较文学这门大三的专业课,通过课上同学们的发言讨论就能感受到社科大本科的同学丰富的知识储备。同为大三的同学,我感到自己在澳大的三年汲取的知识远不如内地的同学们。因此感受到了强烈的peer pressure。但是这种学术压力也会促使我去好好看书,搞好学习,去专攻学术。
袁嬿淇
其实没有吧,因为虽然说我一直都是在南方那边长大的,所以气候方面的话可能会确实有点不适应。比如说会觉得很干,会有流鼻血,然后就是暖气的话开又太干不开又很冷的,所以确实有点点不适应吧。但是老师和同学们都给了我非常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特别是社科大的老师们在我刚来的时候,因为我自己没有准备好足够的保湿护肤品,然后老师当时还借了我几片面膜应急。其他的话其实也没有什么,因为各方面都还挺适应的吧。老师们都非常关心我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状况,然后同学们的话非常的友善,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帮助。我们有很多包括对系统呀、授课方式呀、作业呀之类的疑问,同学们都会非常热心地给我们解答。对,所以让我感受到了春天般的、家庭般的温暖,就没有什么很不适应的地方,也就是气候比较多吧。
Q3:
在学习方面,你对哪一门课印象最深?为什么?
吕翊
印象最深的是井玉贵老师的古典小说鉴赏。井老师提供了很多资料,推荐了很多该领域的名家,真的是良心好课!我觉得参与到这门课程中,相当于指明了我前进的方向。因为我对古典小说非常感兴趣,所以我基本上把他推荐的书都看了。井老师给我的课程论文打出了九十六分的高分,还鼓励我把文章投到院刊上。我在社科大这三个月看的书,几乎要比我在澳门一年看的还要多。
肖静
在学习方面,我对语音研究这门课应该是印象最深的,因为这门课就是我们需要在课堂上练习这个发音,然后就会经常在课上开始练习。我们人也不多,然后就十几个人在那里各种发出奇怪的声音,也不用顾忌自己的形象,就是感觉那个气氛非常的活跃和欢乐。
苏孟晗
其实每一门课给我留下的印象都很深,随便说一下吧。比较文学是大三的专业课,它主要是以课本知识为主,但也给我构筑了较为清晰的文学理论的图景。
数字文化研究这门课,这对我个人的研究方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非常喜欢赵菁老师的这门课,因为在我们澳大是没有文化研究相关的课程的,因此我也很难建立起相当的学术视野。当我接触这门课,才更深入了解到确实有人在研究像二次元这样的文化领域。
再就是古代美学和古代文论,这是大三的一门选修课,教这门课的于闽梅老师给我留下的印象挺深的。她在课上经常会毫无预兆地提问学生,于是我在上课的时候一直会保持高度紧张的状态。但是她不是随随便便提问题的,她提的问题都有助于我们去反思课程内容,课程的信息量也很大,理论体系也很完善,问题都和她即将要讲的内容有很大的联系。
中国文论和西方文论,印象都很深刻,还有历史学院的拉丁语,也很有趣。我们自己学校有一些小语种,但是没有这样的古语言课程。老师也很温柔,在这门课上我也了解到了很多。
袁嬿淇
啊,那必须是左传呀,我上了一门选修课叫左传与春秋时期的文化。授课老师是我们学校的赵玉敏老师,我非常喜欢这门课。首先是因为赵老师她本身就讲的非常好,然后能在她讲课的过程当中,感觉到她对左传这本书非常的熟稔——有很多里面的原句和典故,都信手拈来。总之,她讲课非常的风趣幽默,又能学到很多的东西,所以我就特别喜欢听这一门课、每周最期盼的就是上这门课。再加上赵老师是一位非常有人格魅力的女老师,非常的大方、又亲切又温柔,对我们也非常好。下课的时候还会握着我的手跟我聊天!对,所以我非常喜欢这门课。
Q4:你觉得这次交换,自己最大的收获或者改变是什么?
吕翊
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确了自己未来想要进阶学习的方向,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也就是古代文学。另外,也锻炼了自己安排闲暇时间的能力吧。
肖静
我觉得这次交换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一批有趣,很有能力,优秀的同学,还有就是一睹了很多学者教授的风采,被他们卓越的学术能力和严谨的教学态度所激励。收获了良师益友,也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前进的动力。
苏孟晗
一个是感觉自己明确了未来的学术研究方向,我更想往文化研究方面发展,这次交换生经历对我个人来说影响很大。第二个是,在这里遇到了很多很厉害的同学,也有了努力学习的动力。
袁嬿淇
嗯,如果是收获的话,我觉得首先是友谊吧。来到这边之后认识了非常多友善的小伙伴,包括采访我的这位张宇辰同学,就在我的学习和生活中都提供给了我非常多的帮助。所以其实我非常感谢他们,等我回到澳大以后,也会和他们常联系。除了友谊之外,还有收获的就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吧。因为说实话我们在澳门大学那边学习氛围没有那么的浓厚,就更多的是以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主,其实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是稍微有那么一点点弱化的。我来到这边之后,发现其实同系的很多学长学姐,包括学弟学妹都相比较我而言有非常坚实的基础,他们的中文素养都会比我要好上很多,所以其实这无形当中也给了我一种压力和动力吧。这些让我知道了该怎么样以一个更好的态度和方式去对待我的专业和学习吧。
Q5:如果让你感谢一个人,你最想感谢谁?
吕翊
我想感谢梁赵慧子同学,她是我在社科大认识的最好的朋友,热情、开朗、真诚。我和她是因为小组作业才熟起来。那时候连着一礼拜晚上去她们宿舍讨论问题,最后做出了一个非常完美的小组报告。感觉大家的学习目标和态度是高度一致的,合作起来很合拍。小组作业做完之后,晚上和大家一起去学校旁边的咖啡店相聚、谈心,感觉很愉快。我之前一直是把大学当成又一个高中,拼命卷,也不怎么出去。如果说真正意义上找到了读大学的感觉,可能就是在那个晚上。
后来我也经常找她散步走操场,包括走之前最后一个晚上,也去找她吃饭。虽然可能后面不会再见到了,但是那瞬间的快乐是真实的。对我来说这就值了。
肖静
我最想感谢的是我的室友,就是因为我来到这边一开始谁也不认识,然后再加上自己遭遇了一些变故,心情其实挺低落的,但是好在有我室友的陪伴,她总是在很多关键的时刻,安慰我、提醒我、给我帮助,我觉得就是非常的感动、感谢。
苏孟晗
很难说感谢某一个人,其实都很感谢的。感谢赵菁老师,老师很负责,而且在学科兴趣上对我启发很大。还有今天身份证掉了,然后有很多同学过来和我说,最后我又拿到了自己的身份证,这件事也挺温馨的,感谢热心帮助我的同学们。
袁嬿淇
啊,一个人好难选呀,其实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让我不同的感谢方面,所以让我多说几个吧?首先就是我刚刚提到的赵玉敏老师,她可以说是在我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方面贡献非常多的一位老师。她会时不时问我压力大不大呀、还有包括后来疫情期间也会叮嘱我注意防范。我感觉她就像是一位非常温柔的大家长。然后还有负责跟我们对接的港澳台办的老师。他们也都非常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就经常会关心我们吃不吃的饱穿不穿的暖。开玩笑开玩笑,夸张了一点。所以其实我就非常感谢他们。还有就是同学吧,包括采访我的这位张宇辰同学就是我非常好的朋友。对,我非常感谢那些我来到社科大之后给予我关心和帮助的好朋友。因为当时刚来北京有点不适应嘛,不光是陌生的环境,还有不同的气候、非常不一样的饮食习惯等等。就是在这个磨合的过程当中,他们其实给了我很多温暖和力量,所以我真的非常感谢他们。另外,感谢社科大让我收获了爱情。
Q6:临走之前,给社科大的同学们留下一句话吧!
吕翊
我想分享余秀华的一首诗里面的一句话:“就让一朵花走进灯光,再隐退于黑暗。轮回到这里,彼此相望,各生慈悲心肠。”很高兴这三个月能有别样的体验。哪怕经历了疫情封校这些插曲和痛苦,但还是很感谢至今遇到的一切人和经历的一切事,要向前看!
肖静
这个春天的相遇很惊喜,也很有幸一起走过了一个疫情之下特别的夏天。
苏孟晗
其实,我有一个小的想法,我们澳门大学那边是有中文协会的,如果有可能的话,希望未来能和这边的中文协会合作,多交流交流。还有,想对同学们说,因为疫情,我们面临很多挑战,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去放平心态,面对困难时不要被舆论左右,要看清状况。最后希望社科大能越来越好,祝愿同学们也学业有成。
袁嬿淇
如果是社科大所有的同学的话,那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要像学姐这样虚度光阴,当条咸鱼,真的真的真的。对了,如果是给我们系的同学的话就是好好读书吧,老师说要背的那些内容都好好地背吧。因为我来到这边之后其实很羡慕有很多同学谈吐之间都是出口成章。其实这都来自于他们老师给到的严格要求,还有他们自己平时的努力和积累。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也是我非常值得学习的。也是希望他们能够再接再厉。
我们的不期而遇是这个春天专属的故事。相信这次告别之后,我们仍能勇往直前,活出各自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