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师资队伍 >  ·   全体教师 >  ·   Z >  ·   正文

周晨磊

发布时间:2025-03-06浏览量:作者:


一、个人简介

周晨磊,男,1988年生,安徽合肥人。201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16年至2018年于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类型学、现代汉语句法和语言接触。在Linguistic TypologyLingua、《外语教学与研究》《当代语言学》《方言》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一部。

二、研究领域

语言类型学、现代汉语(包括方言)句法、语言接触

三、科研成果

1、专著

Zhou, Chenlei. 2022. Zhoutun. London: Routledge.

2、论文

(1)周晨磊2025,青海贵德(周屯)话的“哩”——将来时还是其他?,《方言》第1期。

(2)Zhou, Chenlei. 2024. Towards a new typology of comparative constructions in East Asian languages. Linguistic Typology 28 (2): 253–90.

(3)周晨磊、夏俐萍2024,语义的寄生、多重寄生和去寄生——以(非)现实语义的寄生表达为例,《当代语言学》第6期。

(4)周晨磊2024,汉语的动后限制、曼德语的动前限制及“成分数量受限语序”,《语言科学》第3期。

(5)周晨磊2024,语言接触与语言共性——以甘青语言区域若干现象为例,徐丹主编《语言、基因和考古——以甘青地区为中心的跨学科探索》,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6)周晨磊2023,非洲语言及其类型特征,《贵州民族大学学报》第6期。

(7)周晨磊2023,青海贵德周屯话的“给”,《汉藏语学报》第14期。

(8)Zhou, Chenlei. 2023. Comparative Constructions in Zhoutun from a Language Contact Perspective, Languages 8 (1).

(9)夏俐萍、周晨磊2022,汉语方言(非) 现实情态的寄生与去寄生——以处所标记为例,《当代语言学》第5期。

(10)Zhou, Chenlei. 2022. From “two” to a comitative-instrumental case marker: A regional innovation in the Gansu-Qinghai linguistic area,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23 (2).

(11)Zhou, Chenlei. 2022. On the Disjunctive Constructions and Related Constructions in Zhoutun, Lingua 266.

(12)Zhou, Chenlei. 2021. The Locutor-Referential Pronoun in Zhoutun,Himalayan Linguistics 20(3).

(13)周晨磊2021,显赫范畴的域内功能扩展和域外功能扩展——以芬兰语部分格标记为例,《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

(14)Zhou, Chenlei. 2020. Case markers and language contact in the Gansu-Qinghai linguistic area, Asian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 1(1).

(15)Zhou, Chenlei. 2020. The structure of Num+CL in the Zhōutún dialect: Issues induced by language contact,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21(1).

(16)周晨磊 2019,甘青方言格标记“哈”的来源,《语言暨语言学》,20(3).

(17)Zhou, Chenlei. 2019. A special case marking system in the Sinitic languages of Northwest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47(2).

(18)潘家荣、周晨磊、常敏2018,《描写语言学田野调查手册》介绍,《南开语言学刊》第1期。

(19)潘家荣、周晨磊2018,《参考语法的艺术:实用手册》述介,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第3期。

(20)Zhou, Chenlei. 2017. On the word order of ditransitive constructions in northwestern Chinese, Journal of China Studies, 20:3.

(21)周晨磊2017,显赫范畴的弱化:语言接触视角,《语言研究集刊》第18辑。

(22)周晨磊2016,青海贵德周屯话的“们”,《方言》第2期。

(23)周晨磊2016,从汉语方言被动句施事必现看形式库藏对语义范畴的制约,《语言研究》第1期。

(24)罗耀华、周晨磊2013,“抑”的去语法化,《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25)罗耀华、饶琪、周晨磊2012,“X+多/少”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汉语学习》第5期。

(26)周晨磊2012,从语篇到人际——“话说”的意义和功能演变,《语言科学》第5期。

(27)罗耀华、周晨磊、万莹2012,构式“小OV着”的构式义、话语功能及其理据探究,《语言科学》第4期。

(28)罗耀华、周晨磊、裴亚军2012,无领导小组讨论中的打断研究,《语言文字应用》第1期。

(29)罗耀华、周晨磊2011,语言学术语翻译及相关问题探讨,《中国科技术语》第3期。

(30)罗耀华、周晨磊2011 ,“V+到+O”构式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澳门语言学刊》第2期。

(31)罗耀华、周晨磊2011,“反正”类反义复合副词的认知阐释,《华中学术》第1期。

四、科研项目

主持并完成教育部语保工程“民族语言调查·云南文山彝语东南方言普拉话调查”(项目编号:YB1734A023),经费 10 万元。

参与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汉语方言语法特征语料库”(项目编号:19AYY004),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建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汉语方言语法特征语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