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师资队伍 >  ·   全体教师 >  ·   Z >  ·   正文

张伯江

发布时间:2019-06-06浏览量:作者:

一、个人简介

张伯江,1962年生,北京人。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复旦大学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984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曾任语言研究所副所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挂职甘肃省酒泉市委副书记,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语言研究所所长。曾任《文学评论》执行主编、《中国语文》主编。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文学院院长、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二、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汉语语言学研究,重点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三、科研成果

1、专著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第一作者,合作者方梅,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商务印书馆2013

《从施受关系到句式语义》(商务印书馆,2009

《什么是句法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说把字句》(学林出版社,2018

A Research on Functional Grammar of Chinese (with Mei Fang). Vol. I, II. Routledge, 2020, London and New York.

《汉语句法的语用属性》(商务印书馆,2022

2、编著

《吕叔湘——纪念吕叔湘先生百年诞辰》(商务印书馆2004

《现代汉语语法的功能、语用、认知研究(二)》(商务印书馆2016

《语文漫话》(吕叔湘著,张伯江编,北京出版社2020

《中国语言学年鉴2022,202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2024

《〈中国语文〉七十年纪念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

3、论文

《〈现代汉语词典〉单音节同音词统计》,(与刘菊黄、吕克农合作),《文字改革》,1985年第2期。

《施事宾语句的主要类型》,《汉语学习》,1989年第1期。

《关于动趋式带宾语的几种语序》,《中国语文》1991年第3期。

《动趋式里宾语位置的制约因素》,《汉语学习》,1991年第6期。

NV”结构的构成》,《中国语文》,1993年第4期。

《汉语口语的主位结构》,(与方梅合作),《北京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

《汉语句法的功能透视》,《汉语学习》,1994年第3期。

《领属结构的语义构成》,《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第2期。

《词类活用的功能解释》,《中国语文》,1994年第5期。

《汉语词类归属的理据》(译文),《国外语言学》,1994年第4期。

《北京话指代词三题》(与方梅合作),《吕叔湘先生九十华诞纪念文集》,商务印书馆,19951月。

《北京口语易位现象的话语分析》(与方梅合作),《语法研究和探索(七)》,商务印书馆,199512月。

《否定的强化》,《汉语学习》,1996年第1期。

《疑问句功能琐议》,《中国语文》,1997年第2期。

《认识观的语法表现》,《国外语言学》,1997年第2期。

《性质形容词的范围和层次》,《语法研究和探索(八)》,商务印书馆,199712月。

《汉语名词怎样表现无指成分》,《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建所45周年学术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76月。

《从话语角度论证语气词“的”》,(与李讷、安珊笛合作),《中国语文》,1998年第2期。日文版由于康、山田忠司译,《語気詞と語気》,[日本]好文出版株式会社,20009月。

《名词的指称性质对动词配价的影响》,《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第二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7月。

《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式》,《中国语文》,1999年第3期。

《论“把”字句的句式语义》,《语言研究》,2000年第1期。

《汉语连动式的及物性解释》,《语法研究和探索(九)》,商务印书馆,20003月。

《无定式把字句在近、现代汉语中的地位问题及其理论意义》,(与陶红印合作),《中国语文》,2000年第5期。

《被字句和把字句的对称与不对称》,《中国语文》,2001年第6期。英文版由林忠译,Linguistics in China, No1.,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8月。

“是NP”和“是(一)个NP”》,(与李珍明合作),《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3期。

《施事角色的语用属性》,《中国语文》,2002年第6期。

“死”的论元结构及相关句式》,《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一)》,商务印书馆,20025月。

《篇章中的无定名词主语句及相关句式》(与刘安春合作),Special issue of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omputing, Singapore(新加坡:汉语计算与语言学报),200410月。

《功能语法与汉语研究》,《语言科学》,2005年第6期。

《功能语法与汉语研究》,刘丹青主编《语言学前沿与汉语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2月。

《关于“索取类双宾语”》,《语言学论丛》第三十三辑,商务印书馆,20066月。

《存现句里的专有名词宾语》,《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三)》,商务印书馆,20066月。

《语体差异和语法规律》,《修辞学习》,2007年第2期。

《北京方言浅说》,《文史知识》,2007年第8期。

《动词及物性的语用变化》,《语法研究和探索(十四)》,商务印书馆,20086月。

《句式语法理论与汉语句式研究》,沈阳、冯胜利主编《当代语言学理论和汉语研究》,商务印书馆,20085月。

“出现句”在近、现代汉语中的语法化》,《语法化与语法研究(四)》,商务印书馆,20098月。

《受事和施事的不对称》,《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拓展(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月。

《时势之必需,学术之大业——设立语言学一级学科的重要意义和学理基础》,(与刘丹青合作),《语言科学》,2010年第1期。

《汉语限定成分的语用属性》,《中国语文》,2010年第3期。

《现代汉语形容词做谓语问题》,《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第1期。

《汉语的句法结构和语用结构》,《汉语学习》,2011年第2期。

《双音化的名词性效应》,《中国语文》,2012年第4期。

《释汉语“指-量短语”的两种意义——兼论定冠词问题》(与吴早生合作),日本朝日出版社《现代中国语研究》第14期,201210月。

《以语法解释为目的的语体研究》,《当代修辞学》,2012年第6期。

《近、现代汉语里“给+VP”的形成》,Breaking Down the Barriers: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in Chinese Linguistics and Beyond(綜古述今,鉤深取極),台湾中研院,20139月。

《汉语话题结构的根本性》,《木村英树教授还历记念,中国语文法论丛》,日本白帝社,20135月。收入《现代汉语语法的功能、语用、认知研究(二)》,商务印书馆,2016.

《现代汉语同位同指组合的性质》,(与刘探宙合作)《中国语文》,2014年第3期。

《从“来”的代动词用法谈汉语句法语义的修辞属性》,《当代修辞学》,2014年第4期。

《汉语句法结构的观察角度》,《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七)》,商务印书馆,201410月。

《汉语句式的跨语言观——“把”字句与逆被动态关系商榷》,《语言科学》,2014年第6期。

《法律法规语言应成为语言规范的示范》,《当代修辞学》,2015年第5期。

《邓小平“三个面向”重要思想与现代语言学研究》,王伟光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建者——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9月。

《北京话儿化词的语言学价值》,《中国社会科学网》,2016121日。

《言者与听者的错位》,《语言教学与研究》,2016年第1期。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裁判手记》,《汉字文化》,2016年第1期。

《从“叫”的个案讨论汉语句法格局的形成方式》,《语文研究》,2017年第1期。

《语言主观性与传统艺术主观性的同构》,《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7年第3期。

《汉语句法中的框-棂关系》,《当代语言学》,2018年第2期。

《传统文化的反思、改造与自新——从新文化运动两项文化遗产的百年实践看》,《中国文学批评》,2018年第2期。

《构式语法应用于汉语研究的若干思考》,《语言教学与研究》,2018年第4期。

《现代汉语的非论元性句法成分》,《世界汉语教学》2018年第4期。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语言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网》201887日。

《郭沫若新诗创作对现代汉语的重大贡献》,《郭沫若研究》2019年第1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消极修辞的灵活度》(与郭光合作),《当代修辞学》2019年第3期。

《吕叔湘:语言研究中的破与立》,《光明日报》2019610日第11版“光明学人”栏目。

《新中国70年语言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的回顾与思考》,《光明日报》2019828日第11版。

《什么时候用把字句——基于文本的一项考察》,《世界汉语教学》2020年第2期。

《文艺评论话语建设的学术基础》,《中国文艺评论》2020年第3期。

《现代汉语VPNP”结构的非论元提取性》(与王倩倩合作),《语言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4期。

《复杂句式的扁平化——纪念朱德熙先生百年诞辰》,《中国语文》,2021年第2期。

《中国语言学的体系建设和时代使命——写在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周年之际》(执笔),《中国语文》2021年第3期。

《论〈女神〉的诗体创新——为〈女神〉出版100周年而作》,《文学评论》,2021年第6期。

《珍爱文化载体,建设现代文明》,《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613日。

《国家语料库是重大文化资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118日。

《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文化载体研究——“融通”与“结合”视角下的现代汉语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24年第3期。

《扁平句法与对言性——“自然书面语”视角》(与马欣然合作),《当代修辞学》2024年第4期。

《数据治理助推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报》2025123日。

四、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当代北京口语句式研究”(19931995),成果为专著《汉语功能语法研究》(第一作者,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施事和受事语义角色的系统研究”(20032007),成果为专著《从施受关系到句式语义》(商务印书馆2009)。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句法语义互动关系的汉语形态句法研究”(20122017),成果为专著《汉语句法的语用属性》(商务印书馆2022)。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辞书编纂用大型多功能语料库建设与研究”,202312月立项,正常进行。

五、获奖情况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0

《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式》和《论把字句的句式语义》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金二等奖(2002

《施事角色的语用属性》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五届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4

《现代汉语(一)(二)》,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