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师资队伍 >  ·   全体教师 >  ·   Y >  ·   正文

杨早

发布时间:2021-07-19浏览量:作者:


undefined

一、个人简介

杨早,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阅读邻居读书会联合创始人,“名著三缺一”联合创始人。

二、研究领域

中国现当代文学、传媒研究

三、科研成果

1、专著

《清末民初北京舆论环境与新文化的登场》

《传媒时代的文学重生》

《拾读汪曾祺》

《民国了》

《元周记》

《野史记:近代中国异闻录》

《说史记》

《城史记:我读过的十座城市》

《早读过了》

《早生贵子》

《五道庙与沙滩:舆论启蒙下的北京》

译著有《合肥四姊妹》。

合著有《汪曾祺1000事》《墙书·中国通史》《小说现代中国》《十字路口的贾家:18封信聊透红楼梦》《忍把功名换了人间烟火:18封信聊透儒林外史》等书。

整理文献有《扶桑十旬记(外三种)》。

2、编著

主编《话题》系列(2005-2014年)

《沈从文集》

《汪曾祺集》

《六十年与六十部:共和国文学档案》

《汪曾祺别集》(其中两册)

《宁作我:汪曾祺文学自传》

《汪曾祺文库本》(十卷)

3、论文

1.凌云岚、杨早:《1980年代京派作家的“忆往”与“怀人”》,《当代文坛》2024年第5期。

2.杨早:《新闻进入教科书——<共和国教科书>的承启意义与<铁达尼号邮船遇险记>的叙事旅行》,《商务印书馆与中国现代文化的兴起——商务印书馆创业12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商务印书馆2024年8月。

3.杨早、彭江河:《碎片化的互动与想象——<梦华录>热播与争议的文化意义》,《入场与退场:电影的跨媒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7月。

4.杨早、刘晓蕾、庄秋水:《〈水浒传〉之职业》,《名作欣赏》2024年第19期。

5.杨早:《五道庙与沙滩》,《读书》2024年第6期。

6.杨早、刘晓蕾、庄秋水:《〈水浒传〉之风土》,《名作欣赏》2024年第13期。

7.杨早、刘晓蕾、庄秋水:《〈水浒传〉之忠义》,《名作欣赏》2024年第4期。

8.杨早、刘晓蕾、庄秋水:《〈水浒传〉之江湖》,《名作欣赏》2024年第1期。

9.王朴微、杨早:《八十年代的友谊为何“烫人”?——〈文汇月刊〉文体变迁背后的八十年代知识分子交游》,《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3年第12期。    

10.杨早:《建成与未建成的乌托邦——网络都市小说中的时代情绪与心态》《出版人》2023年第11期。

11.杨早《汪曾祺:一个世纪的饮食记忆》,《财新》周刊2023年11月27日。

12.杨早、刘晓蕾、庄秋水:《关于〈儒林外史〉的最后一封信》,《名作欣赏》2023年第12期。

13.杨早、刘晓蕾、庄秋水:《〈儒林外史〉之家庭:赘婿、婚姻、家族伦理》,《名作欣赏》2023年第11期。      

14.杨早、刘晓蕾、庄秋水:《<儒林外史>之城市:丰赡与自由》,《名作欣赏》2023年第10期。

15.杨早、刘晓蕾、庄秋水:《<儒林外史>之“朋友”》,《名作欣赏》2023年第9期。

16.杨早、刘晓蕾、庄秋水:《<儒林外史>中的科举》,《名作欣赏》2023年第8期。

17.杨早、刘晓蕾、庄秋水:《<儒林外史>中的女性与爱情》,《名作欣赏》2023年第7期。

18.杨早、刘晓蕾、庄秋水:《爱,现实,自由》,《名作欣赏》2023年第6期。

19.杨早、刘晓蕾、庄秋水:《婚姻是<红楼梦>的主线?》,《名作欣赏》2023年第5期。

20.杨早、刘晓蕾、庄秋水:《千万不要小看林黛玉》,《名作欣赏》2023年第4期。

21.杨早:《作为隐形关键词的“稿费”——汪曾祺稿酬心态变化辨微与时代氛围》,《文艺争鸣》2023年第1期。

22.杨早、刘晓蕾、庄秋水:《纯粹有多美  自由有多贵》,《名作欣赏》2023年第3期。

23.杨早、刘晓蕾、庄秋水:《小人物也有自己的光环》,《名作欣赏》2023年第2期。

24.杨早、刘晓蕾、庄秋水:《打破界限,撕掉标签》,《名作欣赏》2023年第1期。

25.杨早:《广州的滋味》,《随笔》2022年第4期。

26.杨早、王朴微:《张力下的繁荣:1980年代〈故事会〉转变分析——以1985年〈故事会〉为例》,《民间文化论坛》2022年第3期。

27.杨早:《有我之史乘,无韵之长歌》,《读书》2021年第11期。(《新华文摘》2022年第1期转载)

28.杨早:《跨文类写作的媒体转型——以梁思奇的散文写作为例》,《南方文坛》2021年第6期。

29.《好书店就是要“欺负”读者》,《群言》2021年10月号

30.《杨早:育儿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香港《文汇报》2021年9月15日。

31.《杨早书房:反套路写作与谱系化阅读》,《中国校园文学》2021年第16期。

32.杨早:《从“无我”到“有我”——〈世间滋味〉导读》,《文艺争鸣》2021年7月号。

33.杨早:《文艺史料学的问题与方法研讨会纪要》发言,《南方文坛》2021年第1期。

34.杨早:《汪曾祺笔下的年节:咬得春盘心里美》,《文艺报》2021年2月10日。

35.杨早、凌云岚:《1946年:汪曾祺小说主体风格的起点——以〈老鲁〉为例》,《文艺争鸣》2020年第12期。

36.杨早,《四十年间  三写〈异秉〉——兼论汪曾祺前后期叙事风格的延续与变化》,《南方文坛》2020年第3期。

37.杨早,《新发现汪曾祺致杨汝絅书信四封》,《新文学史料》2020年第1期。

38.杨早,《“梅兰芳出洋”背后的话题争议与启蒙冲突——以1919年梅兰芳首次访日为节点》,《文艺争鸣》2019年6月号。

39.杨早,<新闻进入教科书——《共和国教科书》的承启意义与《铁达尼号邮船遇险记》的叙事旅行>,《文艺争鸣》,2018年第3期,第17-25页。

40.杨早,<吾乡固多才俊之士,而声名不出于里巷——从《徙》等小说看汪曾祺笔下的高邮文人>,《文艺争鸣》,2017年第12期,第45-52页。

41.杨早、凌云岚,<当时事进入新戏——《孽海波澜》与北京济良所>,《汉语言文学研究》,2017年第2期,第42-55页。

42.杨早,<逃离中的陷落——网络小说体制中的资本元素影响>,《文艺争鸣》,2015年第6期,第108-112页。

43.杨早,<改写历史与文学重建——晚清小说与当下网络小说异同辨>,《当代作家评论》,2015年第6期,第192-198页。

44.杨早,<谁的燕京大学?谁的大学?>,收入杨早、萨支山编,《话题2014》(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

45.杨早,<《黄金时代》:一篇被史料压垮了的论文>,《现代中文学刊》,2014年第6期,第100-102页。

46.杨早,<张贤亮:灵与肉的战争>,《传记文学》,2014年第12期。

47.杨早,<为什么是饭勺>,《读书》,2014年第7期。

48.杨早,<“文明国”游记——1903~1907年中国官绅眼中的日本>,《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第31-35页。

49.杨早,<爱并伤害着——关于中国儿童的暗战>,收入杨早、萨支山编,《话题2013》(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

50.杨早,<2014:观弈>,收入杨早、萨支山编,《话题2013》(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

51.杨早、施爱东,<青年学者生存境遇与大陆学术生态>,《粤海风》,2013年第3期,第29-36页。

52.杨早,<2012:诺贝尔奖开出盘口>,收入杨早、萨支山编,《话题2012》(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

53.杨早,<最后的乡土,最后的莫言>,收入杨早、萨支山编,《话题2012》(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

54.杨早,<“话题电影”与当代中国的精神生活>,《文化纵横》,2010年第6期,第95-101页。

55.杨早,<《京话日报》的启蒙困境——以梁济等人自杀为中心>,《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第8期,第26-36页。

56.杨早,<评价于丹:学术规范还是传播法则?>,《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第107-114页。

57.杨早,<五四时期的北大学生刊物比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年第1期,第125-148页。

四、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资助“新时代中国青年文艺创作与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