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师资队伍 >  ·   全体教师 >  ·   X >  ·   正文

徐刚

发布时间:2021-07-19浏览量:作者:


undefined

一、个人简介

徐刚,1981年生于湖北,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创新工程首席专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常务副秘书长,《北京文艺评论》特约编辑、签约评论家,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史及理论批评研究,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当代电影》等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二百篇,出版专著《中国当代文学的城市叙述1949—1966》《小说如何切入现实》《虚构的仪式》《影像的踪迹》《后革命时代的焦虑》等多部,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两项,目前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曾荣获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等重要奖项。


二、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史及理论批评研究,关注点集中在50—70年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及新世纪以来当代文学的历史叙事、当代小说的城市叙述等方面,近来年开始关注80年代文献资料与文学制度问题。


三、科研成果

1、专著:《中国当代文学的城市叙述1949—196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后革命时代的焦虑》,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小说如何切入现实》,团结出版社2019年;《虚构的仪式:同时代文学片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影像的踪迹——当代电影的文化政治阐释》,中国言实出版社2016年;

2、编著:《北京文学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合著),北京出版社2023年;《2021/2022/2023年北京文艺发展报告》(合著),北京出版社2022/2023/2024年;《全球华语小说大系·科幻卷/都市卷》(编选),新世界出版社2012年;

3、论文:《“新北京作家群”:总体性消失之后的文学图景》,《北京文学》2023年第11期,《新华文摘》2024年第4期全文转载;《漫长的“小说学徒期”——论刘震云早期小说的社会风貌与个人风格》,《文学评论》2023年第4期;《“解密”作为方法:麦家的小说策略》,《文学评论》2019年第4期,《新华文摘》2019年第19期论点摘编,《新华文摘》网络版2019年第21期全文转载;《历史的野兽:〈老生〉论》,《文艺研究》2015年第12期;《“十七年”家庭情节剧的妇女解放主题》,《文艺研究》2014年第3期;《先锋记忆的缅怀与溃散——评马原长篇小说〈牛鬼蛇神〉》,《扬子江评论》2012年第3期,《新华文摘》2012年第20期全文转载;《“摩登城市”与意识形态表达——十七年文学与电影中的上海姑娘》,《当代电影》2012年第3期;《十七年反特谍战片中的城市空间》,《当代电影》2011年第5期;


四、科研项目

1.2024.12—至今,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学术社团学术研究一般项目“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4SGC003;

2.2022.05—2023.04,主持完成四川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当代文学视野中的郭沫若后期诗歌研究”,鉴定等级为优秀;

3.2019.05—2023.05,主持完成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十七年文学的城市空间研究”;

4.2024.06—至今,参与教育部重大专项“中国语言文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创新与当代实践”一般项目“中国小说叙事传统的当代传承”,项目编号2024JZDZ050;


五、获奖情况

1.2024年3月,《“本真性”写作与“自我”的诞生》获第十三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

2.2023年1月,《2020年当代文学研究综述》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学科综述奖;

3.2020年10月,《小说如何切入现实》获第十七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表彰;

4.2015年4月,获《人民文学》《南方文坛》颁发“2014青年批评家年度表现奖”;

5.2014年10月,《后革命时代的焦虑》获第十四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

6.2011年5月,获北京大学第十三届研究生“学术十杰”;

7.2008年9月,《重述五四与“当代文学”的合法性论证考察》获湖北省优秀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