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师资队伍 >  ·   全体教师 >  ·   W >  ·   正文

汪尧翀

发布时间:2025-03-06浏览量:作者:


一、个人简介

汪尧翀,1986年8月生,四川乐山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系联合培养博士(2014-2015)。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2018)。兼任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理事、中华美学学会青年美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及德国思想史研究。出版专著两部,发表论文若干。

二、研究领域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德国思想史

三、科研成果

1、专著

1.《规范的限度:哈贝马斯“美学”的缺场与重构》,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

2.《居间美学:当代美学转型的另一种可能》,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23。

2、论文

1.《一种惊异的诗学:试论布莱希特的戏剧哲学》,《文艺研究》,2024年第9期。

2.《作为“未来批评”的“居间美学”》,《文艺论坛》,2024年第6期。

3.《试论康德 《判断力批判》 中的 “居间美学”》,《美学与艺术评论》,2022年第24辑。

4.《论“语言”的限度:本雅明与维特根斯坦思想的错位》,《中国图书评论》,2022年第7期。

5.《内在批判的极限:阿多诺论审美经验的否定性》,《外国美学》,2022年第36辑。

6.《批判作为论证:论哈贝马斯的批评观念》,《东南学术》,2022年第2期。

7.《走向“一种批判的工艺学史”:论本雅明<爱德华·福克斯>中的技术批判》,《文艺争鸣》,2021年第11期,

8.《“词的美学尊严”:阿多诺早期语言论纲中的审美主义》,《文艺理论研究》,2020年第2期。

9.《阿多诺语言哲学五人谈》(笔谈),《差异》第9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21年3月。

10.《从语言再出发:本雅明的先锋文体与历史唯物主义》,《文艺研究》,2020年第4期。

11.《通往审美复位的新异化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美学传统的观念论根源及其克服》,《文学评论》,2020年第3期。

12.《文哲之辩与戏仿康德:论本雅明早期思想中的理念论》,《外国美学》,2020年第32辑。

13.《论列奥•施特劳斯的元理论批判》,《文化与诗学》,2020年10月。

14.《评黄金城:<有机的现代性:青年黑格尔与审美现代性话语>》,《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2020年8月。

15.《审美资本主义批判》(第二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16.《批判理论的别样传统:重思<爱欲与文明>》,《中国图书评论》,2019年第7期。

17.《文学意义的重构:读吴子林<文学问题:后理论时代的文学景观>》,《中国图书评论》,2017年第3期。

18.《从“趣味美学”到“物感”理论:批判理论视域中的美学转型》,《中外文化与文论》,2018年第2期。

19.《解释学中的作者问题:论列奥•施特劳斯的文本解释观》,《中外文化与文论》,2017年第2期。

20.《现代性理论及其政治意义:哈贝马斯与列奥•施特劳斯的思想对话》,《文化研究》,2017年第1期

21.《迟到的主体理论:读阿伦特<论奥古斯丁爱的概念>》,《中国图书评论》,2016年第11期。

四、科研项目

1.《哈贝马斯美学思想研究》,中国社科院青年基金启动项目(独立承担),2019-2022。

2.《本雅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思想研究》,中国社科院青年人才“培远计划”资助项目(独立承担),2023-

五、获奖情况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22)

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拔尖人才(2023)

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青年人才“培远计划”(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