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简介
任荷,辽宁沈阳人。2008-2018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先后获得文学学士、文学博士学位(直博)。2018年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20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历史语言学研究一室,现任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硕士生导师。
二、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为历史语言学(汉语历史句法和语义),侧重先秦两汉传世、出土文献词汇语法问题的研究。
三、科研成果
1、专著:
2020,《“名词动用”与上古汉语名词和动词的语义属性》(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主要论文:
2025,上古汉语“或”的句法语义属性探析,《语言学论丛》第1期。
2024,“莫之或V”再释——谈谈上古汉语助动词“或/有”,《历史语言学研究》第二辑(总第二十二辑)。
2024,上古汉语情态词“必”的性质与来源新探,《辞书研究》第5期。
2023,从积极评价到情态:汉语形源助动词的语义探源——兼论道义情态的语义本质,《中国语文》第4期。
2023,情态助动词“好”的来源与演变探析,《当代语言学》第5期。
2023,上古汉语情态助动词“宜”探源,《语言研究》第2期。
2022,清华简《四告》及金文中的及物状态动词“宜”,《出土文献》第1期,第一作者。
2021,先秦汉语“难”字句的句法结构及其来源,《中国语文》第3期。
2021,古汉语气象事件编码类型的共时分布与历时演变,《语言研究集刊》第二十七辑,第一作者。
2020,段校《广韵》中的异部符号——兼论段玉裁上古音归部中的前后变化,《中国典籍与文化》第2期,第一作者。
2020,When “Natural Nouns” Surface as Verbs in Old Chinese: A Lexical Semantic Exploration, in J.-F. Hong et al (eds.) Chinese Lexical Semantics, Lecture Not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11831, Springer.
2015,上古汉语“名词动用”现象在东汉以后的演变——以物质名词为例,《语言研究集刊》第十五辑。
2015,江有诰《诗经韵读》对《诗经》押韵字的改易,《东亚文献研究》第十六辑。
2015,问原因疑问句“何IP也”的性质及其演变,《殷都学刊》第1期。
2014,先秦汉语“名词动用”现象研究——以物质名词为例,《语言学论丛》第五十辑。
四、科研项目
2023,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语义-语用接口视角下上古汉语功能词的逻辑语义及相关问题研究”。
2019-2020,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一项。
2019-2020,主持并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一项。
2018,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于上古汉语语义知识库的历史语法与词汇研究”。
2014,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于出土文献的上古汉语词汇与语法研究”。
五、开设课程
研究生课程“汉语史专题”(合作授课)
六、所获奖项(2018年以来)
2021,专著《“名词动用”与上古汉语名词和动词的语义属性》获第十九届“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青年成果奖”。
2018,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