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简介
屈永仙,女,傣族,1983年生,籍贯为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自2009年至今在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南方民族研究室,副研究员,民俗学专业,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理事。
2002年9月至2006年7月,在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经济学双学士班,获历史学与经济学双学士学位。
2006年9月至2009年7月,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少数民族文学系,攻读硕士研究生,获法学硕士学位。
2013年9月至2017年6月,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少数民族文学系攻读博士研究生,获法学博士学位。
2011年11月至2012年6月,在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泰文化研究所 访问学者。
2022年12月至2024年12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人类博物馆 博士后。
二、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为南方民族文学及与之相关的民俗节庆。长期做重点做傣族创世史诗、神话,贝叶经文本、章哈演唱,泼水节习俗等。
三、科研成果
1. 专著
1.《寻找傣族诗歌》,专著,云南民族出版社,2016年3月。ISBN:978-7-5367-7033-1
2.《中国少数民族神话共性问题探讨》,合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2013年7月第1版,ISBN:9787566004611。
3.《傣族创世史诗-当甘帕》,译著,德宏州民族出版社,2025年,ISBN:978-7-5558-1935-6。
2、期刊论文
1. Abom ALuang / Lik ALuang: Oral Tradition and Written Manuscript of ALuang Narratives in Dai Ethnic Group.(0.8万字)Epic studies. 2025;1(37):14–29. https://orcid.org/10.25587/2782-4861-2024-4-14-29.
2. 《傣族英雄史诗之“阿銮叙事”:范畴、母题链和叙事结构》(1.15万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4年第4期。
3. The narrative of rice origin in the creation epics: evolution of rice origin narrativ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Buddhism.in: EPICS STUDIES. 2024, no. 2. Pp. 19–37. DOI: 10.25587/2782-4861-2024-2-19-37.(1.21万字)(2024-7-4).
4. 《史诗与仪式演述的影像文本生成——基于傣族创世史诗记录分析》(1.62万字),《民族艺术》2024年第1期(2024-3-11)。
5. 《从黑暗世界归来的谷魂:南传佛教影响下的谷种起源叙事的变迁》(1.71万字),《民间文化论坛》2024年1期。
6. Narratives and Rituals: the Inheritance Context of Dai Epics,in:EPICS STUDIES,(1.04万字)2023, no 4.Pp. 45-61. Doi:10.25587/2782-4861-2023-4-45-61(2023-12-28).
7. 《章哈演述的若干问题:扇子、曲调、伴奏与程式》,(1.27万字)《百色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2023-12-28)。
8. 《傣剧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传承和发展》(1.37万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3 年第4期,第39-47页。
9. 《傣族创世叙事中的始祖神名称与神格分析——以“布桑嘎西雅桑嘎赛”与“伏羲女娲”比较为中心》(1.38万字),《百色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
10. 《民间叙事的交融性与互文性——以傣族“婻娥桑洛”叙事为中心》(1.86万字),《贺州学院学报》2023年第39卷第3期。
11. 《从日月神话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于傣族日月神话的思考》(1.7万字),《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
12. 《看得见的民族文化:中国各地傣族女性传统服饰》(0.4万字),《中国民族教育》2023年第1期(总278期)。
13. 《叙事与仪式:傣族叙事诗的传承语境》(1.5万字),《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第6期,第48-58页。
14. 《傣族创世史诗中的印度神话元素——以<巴塔麻嘎捧尚罗>为中心》(1.74万字),《百色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第1-11页。
15. 《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诗学特征与诗性智慧》(1.3万字),《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2022-6-25),第1-11页。
16. 《多民族文化交融与区域性文学现象——以南传佛教文化带中的民族文学为例》(1.39万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第3期(2022-5-15),第32-40页。
17.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贝叶文化传承——基于西双版纳傣族文化传承考察的思考》(1.2万字),《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05期,第9-17页。
18. 《傣族的春节习俗和相关仪式》(0.4万字),《中国民族教育》2022年第2期。
19. 《傣族的“史诗歌手”章哈:师承、演述与发展》,《百色学院学报》(1.6万字),2022年第2期(2022-3-28),第20-29页。
20. 《麽经与贝叶经:壮族<布洛陀经诗>与傣族<巴塔麻嘎捧尚罗>比较研究》,《百色学院学报》(144万字),2021年第4期(2021-7-28),第10-19页。
21. 《傣族的日月神话概说》(1.6万字),《日月神话文论集》,学苑出版社,2021年10月,第95-118页。
22. 《傣族创世史诗<创世纪>研究初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1.33万字),2021年41卷03期(2021-6-25),第31-39页。
23. 《西南少数民族的族际交流与跨族婚姻》,《中国民族教育》(0.49万字),2021年第6期(2021-6-1)。
24. Dai Epic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Dualistic Religion,EPICS STUDIES(1万字),No.1 (21) 2021(2021-3-31)。DOI:10.25587/u1013-4099-4794-x.
25. 《贝叶文化中的傣族创世史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1.51万字),2021年01期。(2021-1-15),第30-39页。
26. 《傣族神话叙事与佛教艺术——以佛寺经画与剪纸为例》,《民族艺术研究》(0.98万字),2020年第3期(2020-6-28),第40-47页。
27. 《“那”文化圈下的壮傣稻作神话与民间信仰对比研究》,《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1.03万字),2020年第2期(2020-4-25),第5-10页。
28. 《傣/泰族群的史诗传承人:从布摩到章哈的发展》,《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0.84万字),2020年第1期(2020-2-25),第49-54页。
29. Tai Ethnic Group in China and Tai Epic(1万字),EPIC STUDIES. No. 3 (15) 2019. P5-16.
30. 《傣族二元信仰及其在史诗中的表现》(1.25万字),《首届云南西部傣族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选》,德宏民族出版社,2019年11月。
31. 《新世纪以来傣族史诗研究概述》(1.2万字),《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2019-8-25),第16-22页。
32. 《傣族的二元信仰及其在史诗中的表现》(1.25万字),《百色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2019-5-28),第75-82页。
33. 《傣族仪式祝词及其程式》(0.9万字),《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2019-6-15),第119-125页。
34. 《傣族叙事诗的口传传统与书面传统》(0.67万字),《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2019-2-25),第49-53页。
35. 《傣族史诗的演述人与演述语境》(1.05万字),《民族艺术》2018年第5期(2018-11-8),第72-78页。
36. 《试论傣族叙事诗的创编》(1.2万字),《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2018-8-28),第175-188页。
37. 《不同支系傣族口头诗歌及其传承者漫谈》(1万字),《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2018-6-25),第6-12页。
38. 《从民间英雄故事谈傣族与壮侗民族的同源文化》(0.78万字),《百色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2017-11-28),第33-38页。
39. 《傣族的“花婆”概念及相关仪式解析》(0.67万字),《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2018-10-25),第20-23页。
40. 《“金三角”中的傣-泰族群田野考察札记》(0.66字),《民族艺术》2017年第5期(2017-11-7),第161-164,168页。
41. 《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文本形态与演述传统》(1.1万字),《西北民族研究》2017年第1期(2017-2-15),第37-46页。
42. 《试论傣族口头传统中的程式和艺人创编》(0.8万字),《傣族民间歌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云南教育出版社2017年7月版。
43. 《<故事形态学>视角下的傣族“阿銮故事”》(0.98万字),《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2016-8-25),第9-13页。
44. 《傣-泰民族的“布桑该与雅桑该”创世神话及祖先信仰》(1.22万字),《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2016-1-25),第20-27页。
45. 《“非典型”傣族与壮族之间被忽视的共同文化》(0.98万字),《文山学院学报》2015年第28卷第S1期(2015-7-1),第85-91页。
46. 《论傣族诗歌传承的困境与机遇》(0.8万字),《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2015-2-25),第22-26页。
47. 《傣族口头传统中的诗歌韵律与曲调分析——以德宏、西双版纳和新平傣族为例》(1万字),《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2015-1-25),第27-33+70页。
48. 《傣族创世史诗的特点与传承》,《民间文化论坛》2014年第6期,第29-35页。
49. 《傣族“进新房”仪式及其口头诗歌演述——以西双版纳、德宏傣族为例》(1.18万字),《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11期(2014-11-20),第59-68页。
50. 《傣-泰民族的泼水节起源神话及其祈雨本源》(0.98万字),《民间文化论坛》2014年第4期(2014-8-20),第29-35页。
51. 《谈傣语文传承的尴尬处境与出路》(0.61万字),《中国少数民族母语文学研究》,民族出版社,2014年5月,第244-251页。
52. 《傣-泰民族两大文化圈及其史诗传统》(0.77万字),《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第1版,第109-118页。
53. Cultural Circles and Epic Transmission The Dai People in China(0.73万字),Oral Tradition. volume 28, Number1, Mar.2013.
54. 《景颇目瑙纵歌节寻根祭祖的盛典》,《文明》,2023年04期。
55. 《东南亚的傣-泰民族文化圈和自称演变》,《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2012-11-25),第39-43页。
56. 《传承傣族诗歌的女人们》(1.3万字),《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2011-10-25),第26-30页。
57. 《傣族叙事诗的文本形态》(0.26万字),《文学与文化》2011年第3期(2011-8-15),第136-138页。
58. 《试析四则傣族洪水神话》(1.06万字),《形态·语境·视野——兄妹婚神话与信仰民俗暨云南省开远市彝族人祖庙考察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第235-244页。
59. 《寻找傣族叙事诗》(0.92万字),《国际博物馆》2010年第1期(2010-3-15),第104-112页。
四、科研项目
1. 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开展的“2025年社科青年春节返乡调研”,考察家乡云南省盈江县盏西镇傣族的春节,并提交调查报告《关于滇西南傣族的春节习俗调查报告》(5000字),为此次课题申请奠定了重要基础。
2. 作为课题组重要成员参加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的课题:“中国节日志·傣族花街节”(课题负责人:吴乔),承担重要调研任务,于2011年6月赴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调查和拍摄傣喇支系的“五月花街节”,提交调研报告《云南省元江县傣族“五月花街节”》(3.63万字),课题已顺利结项。
3. 作为主持人完成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国史诗百部工程”的子课题:“傣族创世史诗·《捧尚罗》”(2014年立项),带领课题组于2015年10月到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遮镇拍摄傣族歌手章哈演唱创世史诗《捧尚罗》,到景洪市大勐龙镇拍摄“上新房仪式纪录片”。2016年11月开课题结项会,并按照课题中心的修改意见做补充材料。最终2019年12月拿到结项证书,鉴定等级为良好。
4. 作为课题重要成员参与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南方民族史诗资料搜集整理”(课题负责人:吴晓东),于2011年10月随团队前往云南元江、元阳、孟连、西盟等地拍摄录制若干少数民族的史诗,包括哈尼族的《哈尼阿培聪坡坡》,佤族的《司岗里》,拉祜族《牡帕密帕》等。协助参与完成拍摄、录音、填登记表等工作。
5. 作为主持人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年国情调研子课题:“傣族泼水节传承情况考察”,于2010年4月到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拍摄泼水节仪轨,最后提交报告《云南省德宏州傣族泼水节传承情况调查报告》(2.6万字),已结项。
6. 作为主持人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青年社会调研课题:“傣族地区宗教传统及多元信仰研究”(2018年立项),已结项。
7. 作为主持人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资助项目:“傣族创世史诗《创世纪》三对照译注”,时间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已结项。
8. 作为主持人完成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泰文化研究所ENITS奖学金项目:“傣-泰民族的泼水节及其叙事对比研究”(2017年立项),已结项。
9. 作为主持人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启动金项目:“傣族诗歌的韵律与曲调分析”(2010年立项),已结项。
五、获奖情况
2006年中央民族大学“优秀毕业生”奖。
2022年科研工作考核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