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师资队伍 >  ·   全体教师 >  ·   P >  ·   正文

普忠良

发布时间:2021-07-19浏览量:作者:


undefined

一、个人简介

普忠良(彝族名:普驰达岭),彝族,1970年生于云南省禄劝县,现居北京。文学博士,彝学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教授,国际著名语言学术期刊《民族语文》杂志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评论家、诗评人,第十二届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骏马奖”诗歌组评委。著有诗集《临水的翅膀》《石头的翅膀》《神灵的翅膀》、散文诗集《途经之水》、诗歌评论集《神语向天歌》、彝族历史文化长诗《捎给灵魂得碎片》等。学术著作主要有《纳苏彝语语法研究》《西南村落双语研究》等。

二、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藏缅语族语言及文化,彝文文献及民族文学研究。

三、科研成果

1、 专著(包括合著)

[1]《国外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合作译著),语文出版社,200112月。

[2]《简明彝汉字典》,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编,张晋智主编,参与编辑,云南民族出版社,2104年。

[3]《罗婺史话》(合著),张炳廷主编,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10月。

[4]《民族文化经典故事丛书:彝族(卷)》(专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5]《纳苏彝语语法研究》(专著)云南民族出版社,2017

[6]《普驰达岭作品选》(专著),四川民族出版社,2021年。

[7]《石头的翅膀》(专著),宁夏人民出版社,2014年。

[8]《途经之水》(专著),中华文化出版社,2021年。

[9]临水的翅膀》(专著),作家出版社,2008年。

[10]《西南村落双语研究》(专著),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9月。

[11]《彝语366句会话句》(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12]《中国少数民族风土漫记(中卷)》(合著),农村读物出版社,2001年月。

[13]《中国少数民族风土游丛书:彝族(卷)》(合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9月。

[14]《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文化荟萃》(合著),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出版,20016月。

[15]《中国彝族》(独著),宁夏人民出版社,2013年。

2、研究文集论文及期刊论文

[16]Policies on Planning and Use of the Yi language andWriting Systems,孙宏开,周明朗主编,载《Language Police i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heory and Practics Since 1949》(论文集),KLUWER CADENICPUBLISHERS 2004

[1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分布图集》(C10:彝语分布图),中国地图出版社,2009年。

[18]《四川规范彝文简介及字符集》,载《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字符总集》(国家“十五”科研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学研究所,200512月。

[19]《彝语社区的语言文字规划与实践》,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与文化发展政策和法律的国际比较》(李红杰、马丽雅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5月。

[20]《彝语社区多民族杂居村落族际语言使用与交际——以云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多民族杂民族杂居村落为例》(《中国彝族》(第3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21]凉山彝语社区彝族语言文字规范与实践》(《中国少数民族语文法律法规实施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22]《彝语方言与分布》(《中国语言地图集(第二版)<少数民族语言卷>》,商务印书馆,2012

[23]《彝语言文字研究》《傈僳语言文字研究》《哈尼语言文字研究》《拉祜语言文字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史论》(第二卷  南方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24]《民族语言文字研究》,《中国民族研究年鉴》(1998年卷),民族出版社,199910

[25]《民族语言文字研究》,《中国民族研究年鉴》(1999年卷),民族出版社,200012月。

[26]彝族古地名“玛纳液池”及其深层文化现象透视》,载《彝族古文献与传统医药开发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7月。

[27]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础研究项目成果:《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集》(工具书,合著),郝时远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28月。

[28]《多民族杂居村落双语特点与及成因个案调查研究》,丁文楼主编,《双语教学与研究》(第五辑),民族出版社200212月。

[29]《国家、民族与语言——语言政策国别研究》(研究文集,合著),语文出版社,20034月。

[30]《彝语社区的彝文规划及其实践》,周庆生、王洁、苏金智主编:《语言与法律研究的新视野》,法律出版社,200311月。

[31]《彝区多民族杂居村落族际语言使用特点及其成因分析》,戴庆厦主编:《双语学研究》(第二辑),民族出版社,20046月。

[32]《凉山彝语社区彝族语言文字规范与实践》,载《中国少数民族语文法律法规实施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出版社,20096月。

[33]《藏羌彝走廊文化域中的神职祭司:“毕摩”与“释比”》(《多元文化与教育》第6辑,巴蜀书社,2016

[34]《藏彝走廊文化域中羌文化刍议》(《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第3期)

[35]《从空间与方位的语言认知看彝族的空间方位观》(《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

[36]   《从全球濒危语言现象看我国民族语言文化生态的保护和利用问题》(第一作者),《贵州民族研究》2001年第4期。

[37]《从彝语gê55看彝族鸿雁鹤鹰系鸟崇拜文化》(第二作者),《民族语文》2021年第6期)

[38]《从彝语动植物地名看掌鸠河流域自然生态与变迁》(第一作者),《贵州民族研究》2019年第7期)

[39]《滇东北禄武彝区基督教传播与柏格里彝文的创制使用与影响》(第一作者),《红河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

[40]《官方语言政策的选择:从本土语言到殖民语言——秘鲁语言政策的历史与现状问题研究》,《世界民族》1999年第3期。

[41]《怀揣一生使命 勇攀藏学珠峰——访中国民族语言学家瞿霭堂教授》,《西藏研究》2017年第2期。

[42]《秘鲁西班牙语化政策遗留的后果——以教育及语言教化政策为例》,《云南民族语文》200112期(合刊)。

[43]《缅甸自治特区佤邦的历史急禁毒情况》,《世界民族》2006年第4期。

[44]《纳苏彝语thu33llu33Áe21mu33词义考释》(第二作者),《百色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等。

[45]《纳苏彝语的空间认知系统》,《民族语文》2014年第4期。

[46]《纳苏彝语的空间位移》,《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

[47]《纳苏彝语连动结构研究》(第一作者),《红河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

[48]《纳苏彝语量词研究》(第一作者),《百色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

[49]《纳苏彝语形容词的变式类型》,《云南民族语文》19982期。

[50]《纳苏彝语形容词复合构式类型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16年第11期。

[51《生命共同体视角下彝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第二作者),《云南社会科学》2020年彝族文化专辑上。

[52]《探讨总结新经验、做好双语教学工作》,《中国民族》2002年第10期。

[53]《伪满洲时期的“协和语”研究》(第一作者),《黔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6期。

[54]《一江三山在脚下,两洲五洋存胸中——访新中国的第一个彝族教授刘尧汉先生》,《青年与社会》2004年第11期。

[55]《一些国家的语言立法及政策述略》,《民族语文》2000年第2期。

[56]《彝语ndhe21()构成的地名及其文化内涵》,《民族语文》1998年第6期。

[57]《彝语鬼神名词释义及其神灵信仰文化》(第二作者),《云南社会科学》2018年彝族文化专辑上)

[58]《彝族“三”数及“三”色定案法》(《毕节学院学报》2014年第10期)

[59]《彝族毕摩祭祀用词研究》(《民族语文》2005年第5期)

[60]《我国彝族地区彝汉双语教育现状与发展前瞻》,《贵州民族研究》1999年第4期。

[61]《彝族古地名“玛纳液池”考释》,《民族语文》2001年第6期。

[62]《彝族六祖之“乍部”地名考释》(《云南彝学研究》(第8辑),云南民族出版社,2011

[63]《彝族社会语言学研究概况述略》,《贵州民族研究》1997年第1期。

[64]《彝族双语教育模式》,《中国民族教育》1999年第3期。

[65]《彝族英雄史诗<支格阿龙>的民族学叙事价值刍议》(《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66《彝族优秀口传文化的包容性发展与传承保护》(第二作者),《贵州民族研究》2020年第6期)

[67]《彝族语言文字规范与实践》(《中国民族报》2010730日“规范彝文30年专题报道”理论周刊)

[68]《彝族自称及其支系问题刍议》(《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69]《彝族自称与彝语氏族地名》,《民族语文》2003年第1期。

[70]《越南的彝族及其历史文化述略》,《世界民族》2003年第2期。

[71]《云南彝文典籍<乍部(dÉa55pho55)叙谱书>考释》(《毕节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72]《中国濒危民族语言文化生态的保护和利用问题刍议》(《多元文化与教育》第8辑,四川民族出版社,2022

[73]《中国藏缅语描写语言学研究70年述略》(第一作者),《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

[74]《官方语言政策的选择:从本土语言到殖民语言——秘鲁语言政策的历史与现状问题研究》,载(《世界民族》)

[75]《彝族古地名“玛纳液池”及其深层历史文化现象透视》,载(《凉民族研究》)

[76]《彝族双语教育模式》,载(《中国民族教育》)

[77]《彝族自称与彝语氏族地名——兼谈彝族自称、支系及氏族地名繁多的缘由》,载(《民族语文》)

[78]《彝族语言文字规划与使用》,载(《云南彝学研究》第3辑);

[79]《语言权利在后殖民非洲》,载(《国外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

[80]《文化认同与心灵归一:彝学走进人民大会堂》,《中国民族报》20071130日。

[81]《中国少数民族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新篇:〈语言与人类—中华民族社会语言透视〉》,《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第35期(总113期),2001517日。

[82]《研究多民族国家语言政策的最新成果:〈国家、民族与语言——语言政策国别研究〉评介》,《世界民族》2004年第3期。

3、学术会议综述与纪事

[83]《我国濒危语言问题研讨会综述》,《中国民族语言学会通讯》200034期。

[84]《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综述》,《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通讯》2002年第1期(创刊号)。

[85]《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结构与类型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民族语文》2006年第6期。

[86]《〈民族语文〉创刊20周年暨第六次学术交流会综述》,《民族语文》1999年第5期。

[87]《语言接触与语言比较研讨会综述》,《民族语文》2004年第1期。

[88]《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暨在京编委座谈会纪要》,《民族语文》2001年第3期。

[89]《我国濒危语言问题研讨会纪要》,《民族语文》2000年第6期。

[90]《南方民族语言与文化研讨会综述》,载《民族语文》2005年第3期。

[91](民族语文工作纪事(200012月—200112月)》,载《民族语文》2002年第6期(合作者:郭阳)。

[92](民族语文工作纪事(200112月—200212月)》,载《民族语文》2004年第6期(合作者:郭阳)。

[93](民族语文工作纪事(200212月—200312月)》,载《民族语文》2004年第6期(合作者:郭阳)。

[94](民族语文工作纪事(200312月—200412月),载《民族语文》2005年第6期(合作者:郭阳)。

[95](民族语文工作纪事(200412月—200512月),载《民族语文》2006年第6期(合作者:郭阳)。

[96](民族语文工作纪事(200512月—200612月),载《民族语文》2007年第6期(合作者:郭阳)

四、 科研项目

1)主持所重点研究课题《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新创语言文字使用现状问题研究》(2009-2012年)。该项目研究成果与201211月结项,被评为优秀研究项目成果。

2)完成由黄行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科重大课题(A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分布图集”个人承担的“彝语方言”部分修改和补充资料工作。

3)加由周庆生、王锋等主持的国情调研项目“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文字图书出版情况调查”课题,完成个人所承担的“四川民族出版社有关彝文、藏文图书出版情况调查与研究报告”,约计1.5万字。

4)参加2010由李云兵、王锋等主持的国情调研项目“云南省传教士创制文字的使用及影响”调查工作,完成该课题《滇中禄武彝区传教士创制柏格里文式彝文的使用与影响》研究报告(约3万字),该项目研究成果被评为优秀。

5)参与黄成龙主持的院课题“中国民族语言空间认知范畴研究”研究,负责并完成该课题设计中的“彝语空间认知范畴研究”(7万字),该项目研究成果被评为优秀。

6)参加尹蔚彬主持的所重点国情调查研究项目《四川省凉山藏学个案调查研究》(个人承担2万字),该项目研究成果被评为优秀。

7)编写由教育部、国家民委、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共同计划组织的丛书“民族文化经典故事丛书”之一的《彝族》(卷)的撰写,约8万字。

8)独立编著《中国彝族》(中华民族全书》,计32万字,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人民出版社,20131月。

9)参与由朝克、李云兵主持的院重点课题(B)“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史”课题,独立完成撰写“彝、傈僳、拉祜、哈尼”4个民族语言文字研究史,计11万字。

10)参与由李云兵、黄成龙主持的“纪录语言学”学科子项目《数字多媒体数字多媒体记录黑水县羌语》、《数字多媒体数字多媒体记录大南山苗语》等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11)参加中共团中央下派到我所来负责的课题“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流动青年思想意识变化调研”,前往四川成都圆满完成调查任务。

122013715-726日,201478-726日,分别参加王延中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21世纪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两个子项目:《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经济社会综合调查》(韦学纯主持),完成“水族文学与艺术”调研报告撰写,约3万字;《四川省阿坝州茂县经济社会综合调查》(黄成龙主持),完成“羌族文学与艺术”调研报告撰写,约3万字。

13)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清代彝族毕摩经典译注《彝文账薄文书》语言学研究(22VJXG048)”(2022-112025-11)课题

14)主持教育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项目(20197月至201912月)民族语言调查:云南禄劝彝语东部方言禄武土语(课题编号:YB1912A025)。

14)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点项目(2019年至2021年)“‘一带一路’茶马古道段语言学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19MZSCX005

15)参与黄成龙教授主持的中国社科院所创新重点项目“民族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调查研究(2022MZSCX005)”项目,完成了该所重点创新项目调查研究报告“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工作实践与成效调查报告”。

五、获奖情况

2019年被评为“‘中国诗歌春晚’中国十佳少数民族诗人”。2023年获“首届阿迈妮诗歌奖”。多次获国家级文学大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