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简介
李斯颖,女,壮族,1981年生,原籍广西南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理事、广西壮学会理事、广西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
二、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为南方民族口头传统、神话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科研成果
1、专著
《侗台语族台语支民族族源神话研究》,李斯颖,347千字,北京:学苑出版社2023年5月。
《壮族布洛陀神话研究》,李斯颖,389千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389千字,2017年5月。
《诗文中的广西·岁时节庆》,学术读物,李斯颖、黄凤显著,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24年7月。
《广西民间文学》,学术读物,100千字,李慧、李斯颖著,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21年6月。
《布洛陀》,学术读物, 100千字,李斯颖著,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22年6月。
2、编著
《布洛陀文化研究文集(第二集)》,梁庭望、罗志发主编,黄明标、李斯颖副主编,北京:学苑出版社2019年3月,论文集,570千字。
《布洛陀文化研究文集(第一集)》,梁庭望、覃彩銮主编,李斯颖、黄明标副主编,北京:学苑出版社2018年4月,论文集,468千字。
3、论文
神话叙事的活态传承与功能比较――以中国《布伯》和老挝《蛤蟆国王》为例,期刊论文,李斯颖,1万字,《百色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
交流诗学视域下的洪水叙事比较探析——以史诗《亚鲁王》与《布伯》为中心,期刊论文,李斯颖,1.1万字,《贵州民族大学学报》2024年第5期。
论中华民族洪水与人类再殖神话的共同起源与流变,论文集中的论文,李斯颖,0.9万字,《神话研究集刊·第十集》,成都:巴蜀书社2024年7月。
《以八桂神话的传承与创新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李斯颖,0.52万字,《广西民族报·理论版》2023年6月2日。
《哀牢后裔“来自勐恬”的族源神话传承与文化特质探析》,李斯颖,1万字,徐新建、李菲主编:《文学人类学研究·第七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23年6月。
《台语支口头传统中的“寻日”母题辨析》,1万字,《贺州学院学报》2023年第三期。
《民族传统文化资源赋能 地方产业发展的优化路径探析——以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为例》,1.1万字,《百色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
《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探析——以广西神话资源为例》,0.9万字,李斯颖,《社会科学家》2023年第8期。
《以“双创”为引领,推动京族哈节新时代赋能》,李斯颖、李斯玺,0.43万字,《广西民族报·理论版》2023年10月13日。
《壮傣民族史诗的始祖叙事传统与传承机制比较——以布洛陀和布桑嘎西为中心》,论文,11千字,李斯颖,《百色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台语支兄妹婚族源神话的比较与文化探析》,论文,9千字,李斯颖,《贺州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
《桂中壮族兄妹婚族源神话的叙事传统与文化内涵》,论文,12千字,李斯颖,《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
《广西少数民族非遗传承发展的“双创”实践》,论文,4千字,李斯颖,《文旅广西》2022年第4期。
《少数民族非遗资源的“两创”实践与乡村振兴——以广西为例》,论文,12千字,李斯颖,《社会科学家》2021年第7期。
《壮族布洛陀与瑶族盘瓠文化的多维比较——以广西田阳与金秀为中心》,论文,12千字,李斯颖,《百色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
《侗台语民族创世史诗演述中“寻日”母题辨析——以中国壮族布傣支系与越南岱族为例》,论文,12千字,李斯颖,《日月神话文论集》,北京:学苑出版社2021年10月。
台语民族族源神话的区域划分与研究价值,论文,9千字,李斯颖,《河池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
分子人类学视野下的壮族族源神话新探,论文,10千字,李斯颖,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
论乡村振兴视野下的文脉活化——以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为例,论文,,11千字,李斯颖,《创新》2020年第2期 。
壮族族源神话新探——一种分子人类学的视角,期刊论文, 论文,10千字,李斯颖,《百色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
壮族造物神话与艺术审美研究,论文,11千字,李斯颖,《民族艺术研究》2020年第3期。
壮族英雄史诗中的英雄形象塑造与文化解读,论文,8.5千字,李斯颖,《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演进——基于壮族布洛陀史诗的思考,论文,11千字,李斯颖,《民族文学研究》2020年第5期。
论中华民族洪水与人类再殖神话的传承与流变,论文,10千字,李斯颖,《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5期。
少数民族口头传统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实践——以壮族为例,论文,11千字,李斯颖,《社会科学家》2020年第10期。
布洛陀叙事的历史化与经典化,论文,11千字,李斯颖,《民族文学研究 》,2018年第5期。
壮族布洛陀史诗中的“绞”观念及其体系,论文,8千字,李斯颖,《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6期.
神话与历史之间:“来自勐恬”的泰-佬民族族源神话,论文,9千字,李斯颖,《百色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
壮族史诗搜集整理的历程与观念嬗变——兼论《壮族麽经布洛陀遗本影印译注》的出版论文,11千字,李斯颖,《百色学院学报》,2019第3期.
口头传统传承中壮族女性的在场,论文,9.5千字,李斯颖,《贺州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
全域旅游视阈下的壮族乡村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洛陀”为例,论文,10千字,李斯颖,《社会科学家》2019年第9期。
《盘瓠神话与其多元化仪典演述探析》,论文,8千字,李斯颖,《民间文化论坛》2018年第3期。
《米尔曼·帕里口头文学特藏的数字化:成就、挑战及愿景》,译文,8.7千字,戴维·埃尔默,李斯颖、巴莫曲布嫫翻译,本人完成5千字,《民族文学研究》2018年2期。
《德宏傣族族源神话的多元叙事与文化记忆》,论文,12千字,李斯颖,《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论仪式演述在文化记忆中的塑造功能——以湖南资兴市“还盘王愿”仪式调查为例》,论文,6.9千字,李斯颖,《百色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
《蚕花节叙事及其百越文化底层探究——以湖州含山为例》,论文,7.9千字,李斯颖,《贺州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
《主题、韵律、传承——傣族与壮族民间歌谣比较》,论文,13.8千字,李斯颖,《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
神话的当代传承与国家的在场——老挝民族族源神话调查,论文,7.8千字,李斯颖,《民族艺术》2018年第5期。
《布洛陀神话传承圈及其骆越文化之源》,论文集中论文,13千字,李斯颖,《布洛陀文化研究文集(第一集)》,学苑出版社2018年4月。
四、科研项目
中国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壮侗语民族神话的多态传承与时代价值”(2022)
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节日志》子课题“春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古零镇新黄村)》”(2023)
文化部“史诗百部工程”之“壮族布洛陀史诗摄制”(2015)
中国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台语民族跨境族源神话及其信仰体系研究”(2014)
五、获奖情况
2021年,专著《壮族布洛陀神话研究》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优秀奖。
2021年,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英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