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简介
刘子琦,博士研究生,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1年6月毕业于南开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04年6月毕业于西南大学(原西南师范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2013年11月毕业于南开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2004年至今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工作。
二、研究领域
媒体语言学、语言政策与规划,儿童语言学
三、科研成果
(一)期刊论文
1.《叶嘉莹先生的古典诗词教学贡献》,第二作者,《中国大学教学》【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21-2022)来源期刊(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2020年版,2023年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18版A刊扩展;2022版A刊扩展】,2024年第12期,11页-16页。
2.《改革开放40年广播电视普通话播音用语研究》,第一作者,《语文建设》(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8年10月,50页-53页。
3.《论广播电视语言的文化性与规范性》,《语言文字应用》(语言学/汉语类核心期刊),2012年第2期,72—76页,独著。
4.《媒体语言功能及其规划原则初探》,《社会科学战线》(中文核心期刊),2011年第11期,157—160页,第一作者。
5.《浅析普通话与方言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使用》,《语言文字应用》(语言学/汉语类核心期刊),2012年第3期,74—80页,第一作者。
6.《外语中文译写规范工作的进展与思考》,《北华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中国核心期刊),2014年第5期,21-22页,第一作者。
7.《谈清代的满语推广政策》,《满族研究》(中国民族学类核心期刊),2014年第1期,117-124页,第二作者。
8.《<现汉>第5版二字成分四字单位括注考察》,《语言文字应用》(语言学/汉语类核心期刊),2008年第2期,100—107页,第二作者。
9.《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在线教学的思考》,《中国大学教学》(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4年第8期,24—28页,第三作者。
10.《关注广播电视语言问题 探讨媒体预言发展规律——“广播电视语言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北华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中国核心期刊),2011年第6期,独著。
(二)其他文章
1.《游戏、阅读、涂鸦与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语言文字报》2022年12月28日第2版,独著。
2.《新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语言服务若干问题思考》,《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语言研究》(论文集),北京:语文出版社,2013年12月,321—344页,独著。
3.《浅论中国新诗“跨行”语言特征的形成——以卞之琳诗歌创作为中心》,《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172-181页,独著。
四、科研项目
(一)主持的科研项目
1.2018年北京市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实培计划”,首都师范大学实培项目“媒体语言对青少年的影响研究”。
2.2020年北京市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实培计划”,北京市第二外国语学院实培项目“媒体语言规范问题研究”。
3.国家语委“十四五”科研规划2022年度省部级一般项目(中青班项目),“3-6岁儿童语言教育规律和方法研究”(YB145-61)。
(二)参与的科研项目
1.外语中文译写部际联席会议专业委员会秘书处工作专项(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
2.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学前儿童语料库建设及运作研究 ”(19AYY010)。
3.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项目重点项目“广播电视语言问题研究”(ZD1125)。
4.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现当代中国新闻播音主持发展史研究”(12BXW024)。
5.中国社会科院大学博士点学科专业主文献制度建设项目“媒体语言学主文献资料库建设”。
6.国家语委“十四五”科研规划2021年度省部级一般项目(全球中文学习联盟专项)“学前儿童语言学习资源及语言能力发展研究”(YB145-8)。
7.北京师范大学青年教师基金(104926)项目。
8.教育部2010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美国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0YJC740061)。
9.2014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汉语国际传播视野下的跨文化适应研究”(项目编号:NKZXB1435)。
五、获奖情况
1.获得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单位嘉奖。
2.2024年1月,被教育部直属机关党委评为2023年度教育部直属机关“党员先锋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