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师资队伍 >  ·   岗位教师 >  ·   正文

赵长才

发布时间:2021-07-19浏览量:作者:

9027

赵长才,男,1964年10月出生于北京。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2000年毕业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历史语言学一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历史语法。

主要著作和学术论文

1.《实用古代汉语》,合着,北京出版社,1991年。

2.《古汉语虚词词典》,合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3.《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合着,商务印书馆,1999年。

4.《汉语时体的历时研究》,与冯力、杨永龙合作主编,语文出版社,2009年。

5.《先秦汉语语气词连用现象的历时演变》,《中国语文》1995年第1期。

6.《上古汉语“亦”的疑问副词用法及其来源》,《中国语文》1998年第1期。

7.《“打破烦恼碎”句式的结构特点及形成机制》,《汉语史研究集刊》第4辑,巴蜀书社,2001年。

8.《结构助词“得”的来源与“VC”述补结构的形成》,《中国语文》2002年第2期)。

9.《能性述补结构否定形式“V(O)下得”与“V不得(O)”的产生和发展》,《汉语史研究集刊》第5辑,巴蜀书社,2002年。

10.《“打头破”类隔开式动补结构的产生和发展》,《汉语史学报》第4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11.《述补结构》,载蒋绍愚、曹广顺主编《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商务印书馆,2005年。

12.《〈庄子〉的程度副词系统》,《汉语史学报》第6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

13.《〈杂宝藏经〉的连词系统》,《历史语言学研究》第1辑,商务印书馆,2008年。

14.《上古汉语“已”由“止”义动词到完成体副词的演变》,载《汉语时体的历时研究》,语文出版社,2009年。

15.《中古汉译佛经中的后置词“所”和“边”》,《中国语文》2009年第5期。

16.《也谈中古译经中“取”字处置式的来源——兼论“打头破”、“啄雌鸽杀”格式的形成》,载《汉语史中的语言接触问题研究》,语文出版社,2010年。

17.《“宁可”在中古译经中的助动词用法及其来源》,《历史语言学研究》第3辑,商务印书馆,2010年。

18.《古本〈老乞大〉的特指疑问句和是非疑问句》,《历史语言学研究》第4辑,商务印书馆,2011年。

19.《中古汉语选择连词“为”的来源及演变过程》,《中国语文》2011年第3期。

20.《中古译经“或X”双音词的用法及演变过程》,《中国语文》2013年第3期。

21.《谈〈训世评话〉中“是”的两种用法》,《历史语言学研究》第6辑,商务印书馆,2013年。

22.《语言接触背景下元明时期“后头”表时间的用法及其来源》,《中国语文》2014年第3期。

23.《中古译经的协同副词及其来源》,《历史语言学研究》第8辑,商务印书馆,2014年。

24.《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与北方少数民族语言的接触情形——基于历史文献的考察》,载曹广顺、罗端、贝罗贝主编《北方汉语中的语言接触:历时与共时研究》,法国高等社科院东亚语言研究所专刊,2015年。

25.《唐朝时期汉语与北方少数民族语言的接触情形——基于历史文献的考察》,载曹广顺、罗端、贝罗贝主编《北方汉语中的语言接触:历时与共时研究》,法国高等社科院东亚语言研究所专刊,2015年。

26.译文:《“使用”和“使因”:“使用”和汉语一种使成式的产生》,原文作者孙朝奋,载吴福祥编《境外汉语历史语法研究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年。 

主持和参与的项目情况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古译经专书语法研究”(2004年)。

2.主持中国社科院重大项目“中文辞书编纂基础资源库”(2009年)

3.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古译经专书专题语法研究”课题(主持人:曹广顺、方一新)(2007年)。

4.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汉语同阿尔泰语系语言接触的历时与共时研究”课题(项目主持人:周磊、祖生利)(2008)。

5.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汉语语言接触史研究”(项目主持人:曹广顺),主持其中的“中古译经语法研究”子课题(2011年)

6.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多卷本断代汉语语法史研究”(项目主持人:杨永龙),主持其中的“中古汉语语法”部分。(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