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师资队伍 >  ·   研究生导师 >  ·   正文

刘方喜

发布时间:2021-07-19浏览量:作者:

刘方喜,男,江苏扬州人,出生于1966年8月,中共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军人才、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工作委员会委员。2000年获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文艺学博士学位,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4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经济学、生产工艺学批判理论、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等新技术社会文化影响、中国传统文艺美学与文化理论等。已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已出版各类论著约17部,其中研究马克思的专著5部:《审美生产主义:消费时代马克思美学的经济哲学重构》《批判的文化经济学:马克思理论的当代重构》《马克思与物联网分享时代:中国文论的自主创新》《机器/资本二重性:物联网生产工艺学批判》《脑工解放时代来临:人工智能文化生产工艺学批判》。有关中国传统诗学“声情”理论及其当代意义的研究原创性较强,有关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在国内多学科领域中较为领先。

曾独立主持并已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1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后期资助项目1项;参加“两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文件起草工作;参与并完成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文学理论》《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工作,参与并完成编写相关教材,并独立主持相关课题研究;参与主持并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中华文艺思想通史当代卷研究、重大招标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等。

论文《“符号经济”论:新艺术政治经济学批判》获第九届(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论文《“声情”辨》获2003年文学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专著《声情说:诗学思想之中国表述》获2012年文学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