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
  
 一、专业简介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
 英文名称:Chinese Language & Literature 专业代码:050101
 学科门类:文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属于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专业,是以汉语语言文学为研究对象的基础性专业。本专业注重理论研究,对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语言、文学和文化进行研究和传承,同时也注重培养在实际工作中使用语言文字、宣传中华文化的实践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基础上,整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本科教育资源成立的。
 2017年9月首次招生,隶属于人文学院。2020年9月,本专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深度融合,正式成立文学院。2022年6月,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全面深入实施科教融合战略的总体部署,语言学系、少数民族文学系、民族学系相关专业正式融合到文学院,为本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文学院以深度科教融合为宗旨,继承以往的精神传统,担当时代使命,全面整合优质学科资源,充分发挥学科门类齐全、育人平台高端、科研成果卓著等优势,加快发展速度,持续提高办学水平和影响力。
 
 二、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备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于担当时代使命,全面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丰厚的文化素养和坚实的文史基础,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专业写作能力,能自觉关注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新的研究成果,增强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学以致用,注重实践,努力成长为基础扎实、学风严谨、具有创新潜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和卓越建设者。毕业后可继续攻读研究生,也可在国家机关和教育、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对外交流等各类企事业单位工作。
 三、毕业要求
 1.知识要求:系统学习并牢固掌握文艺学理论、汉语与语言学知识、中外文学史知识,一定程度上了解中外思想文化概况和历史、哲学史知识,掌握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工具。
 2.能力要求:具有感悟、辨析和探究语言文学现象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鉴赏、分析、评价中外文学作品和相关文学现象,在汉语阅读理解、写作和口头表达方面具备明显优势;能够运用外语进行基本的交流和阅读;能够利用电脑和互联网了解、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初步养成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
 3.素质要求: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和较高的审美品位;在掌握汉语言文学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提高语言素养和文学判断力,了解国家关于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及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主动适应本专业发展新动向,关注文
 
 化和文学热点问题,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具有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积极上进,友爱乐群,身心健康。
 四、学制学位
 本专业基本学制为 4 年。实行弹性修业年限制度,一般修业年限
 不少于3年,不多于6年。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达到学校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五、学分要求
 总学分:158 学分。具体分配如下:
 (一)理论教学学分:136学分(学生学习时间总投入为5294.4
 学时)。其中,公共基础课理论教学35学分,通识教育课不少于17
 学分,专业基础课22学分,专业核心课42学分,专业拓展课不少于
 20 学分。
 (二)实践教学学分:22 学分,包括毕业论文 6 学分。
 
 六、课程设置
 (一)公共基础课理论教学 35 学分,实践教学 2 学分
 
  
   
    |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周学 时 | 学分 | 课程性质 | 开课学期 | 
   
    | 思想政治理论课 | 102011030110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48 | 3 | 3 | 必修 | 一 | 
   
    | 1211030032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48 | 3 | 3 | 必修 | 二 | 
   
    | 1211030033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48 | 3 | 3 | 必修 | 三 | 
   
    | 102011020130 |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理论) | 32 | 2 | 2 | 必修 | 四 | 
   
    | 102011010133 |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 | 32 | -- | 1 | 必修 | 四 | 
   
    | 102011020131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概论(理论) | 32 | 2 | 2 | 必修 | 五 | 
   
    | 102011010134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概论(实践) | 32 | -- | 1 | 必修 | 五 | 
   
    | 1211020035 | 形势与政策 | 64 | -- | 2 | 必修 | 一~六 | 
   
    | 大学英语课 | 102091021194 102091021195 | 大学英语读写 A、B | 32 | 2 | 2 | 必修 | 一 | 
   
    | 102091021192 102091021193 | 大学英语听说 A、B | 32 | 2 | 2 | 必修 | 一 | 
   
    | 102091021205 | 学术英语读写 | 32 | 2 | 2 | 必修 | 二 | 
   
    | 102091021206 | 学术英语听说 | 32 | 2 | 2 | 必修 | 二 | 
   
    | 1171020009 |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 | 32 | 2 | 2 | 必修 | 三 | 
   
    | 体育课 | 1181011001 | 体育系列课程(一) | 32 | 2 | 1 | 必修 | 一 | 
   
    | 1181011002 | 体育系列课程(二) | 32 | 2 | 1 | 必修 | 二 | 
   
    | 1181011003 | 体育系列课程(三) | 32 | 2 | 1 | 必修 | 三 | 
   
    | 1181011004 | 体育系列课程(四) | 32 | 2 | 1 | 必修 | 四 | 
   
    | 其他基础课 | 102111030028 | 大学计算机 | 80 | 3+2 | 3 | 必修 | 一 | 
   
    | 101081020009 | 军事理论 | 32 | 2 | 2 | 必修 | 一 | 
   
    | 102051020070 | 劳动理论 | 16 | 2 | 1 | 必修 | 二 | 
  
 
 
 (二)通识教育课≥17 学分
 
  
   
    | 类别 | 课程名称/模块 | 学分要求 | 课程性质 | 开课学期 | 
   
    | 通识核心课 | 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 2 | 限选 | 一 | 
   
    | 大学生发展与心理健康 | 2 | 限选 | 一 | 
   
    | 批判性思维 | 2 | 限选 | 一~四 | 
   
    | 学术写作与沟通 | 2 | 限选 | 三 | 
   
    | 通识选修课 | 中国与世界 | ≥2 | 选修 | 一~八 | 
   
    | 美学与艺术鉴赏类课程 | ≥2 | 选修 | 一~八 | 
   
    | 信息素养与能力拓展 | ≥1 | 选修 | 三~八 | 
   
    | 跨学科基础课 | ≥4 | 选修 | 二 | 
   
    | 其他类* | 三~八 | 
  
 
 说明:原则上各类课程模块的学分不能互相替换;其他类应至少选修 1 门课程。
 (三)专业基础课:22 学分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周学时 | 学分 | 课程 性质 | 开课 学期 | 
   
    | 1222030002 | 外国文化概论 | 48 | 3 | 3 | 必修 | 一 | 
   
    | 1222030005 | 现代汉语(一) | 48 | 3 | 3 | 必修 | 一 | 
   
    | 1222040010 | 文学概论 | 64 | 4 | 4 | 必修 | 二 | 
   
    | 1222030026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 48 | 3 | 3 | 必修 | 二 | 
   
    | 1222030027 | 古代汉语(一) | 48 | 3 | 3 | 必修 | 三 | 
   
    | 1222030041 | 中国现代文学史 | 48 | 3 | 3 | 必修 | 三 | 
   
    | 1222032065 | 中华思想通史 | 48 | 3 | 3 | 必修 | 四 | 
  
 
 
 (四)专业核心课:42 学分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周学时 | 学分 | 课程 性质 | 开课 学期 | 
   
    | 1222030024 | 现代汉语(二) | 48 | 3 | 3 | 必修 | 二 | 
   
    | 1222030044 | 语言学概论 | 48 | 3 | 3 | 必修 | 三 | 
   
    | 1222030038 | 文学写作 | 48 | 3 | 3 | 必修 | 三 | 
   
    | 1222030039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 48 | 3 | 3 | 必修 | 三 | 
   
    | 1222030037 | 古代汉语(二) | 48 | 3 | 3 | 必修 | 四 | 
   
    | 1222030040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 | 48 | 3 | 3 | 必修 | 四 | 
   
    | 1222030041 | 中国当代文学史 | 48 | 3 | 3 | 必修 | 四 | 
   
    | 102022032095 | 中国文学批评史 | 48 | 3 | 3 | 必修 | 四 | 
   
    | 102022042096 |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 | 48 | 3 | 3 | 必修 | 五 | 
   
    | 1222030042 | 外国文学史(一) | 48 | 3 | 3 | 必修 | 五 | 
   
    | 102022032097 | 西方文论史 | 48 | 3 | 3 | 必修 | 五 | 
   
    | 1222030043 | 外国文学史(二) | 48 | 3 | 3 | 必修 | 六 | 
   
    | 1222030046 | 比较文学概论 | 48 | 3 | 3 | 必修 | 六 | 
   
    | 102022032098 | 民间文学概论 | 48 | 3 | 3 | 必修 | 六 | 
  
 
 
 (五)专业拓展课≥20 学分
 1.汉语与语言学模块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周学时 | 学分 | 课程 性质 | 开课 学期 | 
   
    | 102022022099 | 语音研究 | 32 | 2 | 2 | 选修 | 二 | 
   
    | 102022022100 | 汉语史 | 32 | 2 | 2 | 选修 | 二 | 
   
    | 102022022101 | 词典学与词汇学 | 32 | 2 | 2 | 选修 | 三 | 
   
    | 1222020119 |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 32 | 2 | 2 | 选修 | 三 | 
   
    | 1222020103 | 应用语言学概论 | 32 | 2 | 2 | 选修 | 四 | 
   
    | 1222022061 |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 32 | 2 | 2 | 选修 | 四 | 
   
    | 102022022102 | 历史语言学 | 32 | 2 | 2 | 选修 | 四 | 
   
    | 1222020112 | 训诂学 | 32 | 2 | 2 | 选修 | 五 | 
   
    | 1222020123 | 方言学概论 | 32 | 2 | 2 | 选修 | 五 | 
   
    | 102022022103 | 语言学名著选读 | 32 | 2 | 2 | 选修 | 五 | 
   
    | 102022022104 | 语言学方法论 | 32 | 2 | 2 | 选修 | 五 | 
   
    | 102022022105 | 《说文解字》研究 | 32 | 2 | 2 | 选修 | 五 | 
   
    | 1222020118 | 音韵学 | 32 | 2 | 2 | 选修 | 六 | 
   
    | 102022022088 | 古文字学 | 32 | 2 | 2 | 选修 | 六 | 
  
 
 2.中国古代文学模块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周学时 | 学分 | 课程 性质 | 开课 学期 | 
   
    | 1222020012 | 《史记》导读 | 32 | 2 | 2 | 选修 | 二 | 
   
    | 1222020104 | 《论语》《孟子》研读 | 32 | 2 | 2 | 选修 | 二 | 
   
    | 1222020108 | 《老子》《庄子》研读 | 32 | 2 | 2 | 选修 | 三 | 
   
    | 1222022052 | 魏晋南北朝诗歌艺术专题 | 32 | 2 | 2 | 选修 | 四 |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周学时 | 学分 | 课程 性质 | 开课 学期 | 
   
    | 102022022089 | 中国古典文献学概论 | 32 | 2 | 2 | 选修 | 五 | 
   
    | 1222020101 | 明清小说研究 | 32 | 2 | 2 | 选修 | 五 | 
   
    | 1222020110 | 唐诗艺术专题 | 32 | 2 | 2 | 选修 | 五 | 
   
    | 1222020111 | 中国古代诗歌与诗学 | 32 | 2 | 2 | 选修 | 五 | 
   
    | 1222022092 | 乐府研究 | 32 | 2 | 2 | 选修 | 五 | 
   
    | 102022022106 | 古代散文研究 | 32 | 2 | 2 | 选修 | 五 | 
   
    | 102022022107 | 宋词与词学专题 | 32 | 2 | 2 | 选修 | 五 | 
   
    | 1222020113 | 中国古代小说史 | 32 | 2 | 2 | 选修 | 六 | 
   
    | 1222020120 | 中国戏剧史专题 | 32 | 2 | 2 | 选修 | 六 | 
  
 
 3.中国近现当代文学模块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周学时 | 学分 | 课程 性质 | 开课 学期 | 
   
    | 102022022090 | 新世纪文学与文化 | 32 | 2 | 2 | 选修 | 三 | 
   
    | 102022022108 | 鲁迅研究 | 32 | 2 | 2 | 选修 | 四 | 
   
    | 1222022086 | 中国现代作家专题 | 32 | 2 | 2 | 选修 | 四 | 
   
    | 102022022126 | 当代小说与影视 | 32 | 2 | 2 | 选修 | 四 | 
   
    | 1222022049 | 中国近代文学专题 | 32 | 2 | 2 | 选修 | 五 | 
   
    | 102022022109 | 中国当代作家专题 | 32 | 2 | 2 | 选修 | 五 | 
   
    | 102022022110 | 网络文学研究 | 32 | 2 | 2 | 选修 | 五 | 
   
    | 102022022111 | 现代散文研究 | 32 | 2 | 2 | 选修 | 五 | 
   
    | 102022022112 | 现当代诗歌专题 | 32 | 2 | 2 | 选修 | 五 | 
   
    | 102022022113 | 台港澳文学与华文文学专题 | 32 | 2 | 2 | 选修 | 六 | 
  
 
 
 4.文艺学与美学模块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周学时 | 学分 | 课程 性质 | 开课 学期 | 
   
    | 102022022091 | 中国现代美学史专题 | 32 | 2 | 2 | 选修 | 三 | 
   
    | 1222020032 | 流行文化导论 | 32 | 2 | 2 | 选修 | 三 | 
   
    | 1222020116 | 数字文化研究 | 32 | 2 | 2 | 选修 | 四 | 
   
    | 1222022087 | 文学与跨媒介叙事 | 32 | 2 | 2 | 选修 | 四 | 
   
    | 102022022114 | 美学原理 | 32 | 2 | 2 | 选修 | 五 | 
   
    | 1222020107 | 西方当代文艺理论专题 | 32 | 2 | 2 | 选修 | 六 | 
   
    | 102022022115 | 马列文论 | 32 | 2 | 2 | 选修 | 六 | 
   
    | 102022022116 | 中华美学史 | 32 | 2 | 2 | 选修 | 六 | 
  
 
 5.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模块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周学时 | 学分 | 课程 性质 | 开课 学期 | 
   
    | 102022022117 | 欧美文学经典(一) | 32 | 2 | 2 | 选修 | 三 | 
   
    | 102022022118 | 欧美文学经典(二) | 32 | 2 | 2 | 选修 | 四 | 
   
    | 1222020106 | 德国文学选讲 | 32 | 2 | 2 | 选修 | 四 | 
   
    | 1222022056 | 世界文学专题研究 | 32 | 2 | 2 | 选修 | 五 | 
   
    | 102022022119 | 英国女作家研究 | 32 | 2 | 2 | 选修 | 五 | 
   
    | 1222020115 | 俄罗斯文学专题 | 32 | 2 | 2 | 选修 | 六 | 
   
    | 1222020114 | 欧美戏剧 | 32 | 2 | 2 | 选修 | 六 | 
   
    | 1222020121 | 20世纪外国文学作品选讲 | 32 | 2 | 2 | 选修 | 六 | 
  
 
 
 6.民间文学模块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周学时 | 学分 | 课程 性质 | 开课 学期 | 
   
    | 102022022120 | 民间故事研究 | 32 | 2 | 2 | 选修 | 四 | 
   
    | 102022022121 | 民俗学 | 32 | 2 | 2 | 选修 | 五 | 
   
    | 102022022122 | 神话学 | 32 | 2 | 2 | 选修 | 五 | 
  
 
 7.文化与能力拓展模块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周学时 | 学分 | 课程 性质 | 开课 学期 | 
   
    | 102022012125 | 专业引导课 | 16 | 2 | 1 | 选修 | 一~二 | 
   
    | 1222020009 | 中国古代通史 | 32 | 2 | 2 | 选修 | 二 | 
   
    | 102022022123 | 中国文化概论 | 32 | 2 | 2 | 选修 | 二 | 
   
    | 1222020029 | 中国哲学专题 | 32 | 2 | 2 | 选修 | 三 | 
   
    | 1222020030 | 《周易》导读 | 32 | 2 | 2 | 选修 | 三 | 
   
    | 1222020031 | 应用写作 | 32 | 2 | 2 | 选修 | 三 | 
   
    | 102022022129 | 西方人文经典导读 | 32 | 2 | 2 | 选修 | 四 | 
   
    | 1222022080 | 现代新儒家概论 | 32 | 2 | 2 | 选修 | 五 | 
   
    | 102022012126 | 学术论文写作实例 | 16 | 2 | 1 | 选修 | 六 | 
  
 
 
 七、实践教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总计 22 学分。
 1.军事训练,2学分,由人民武装部组织开展。一般在第一学年完成。
 2.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2学分,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开展。一般在第二、三学年完成。
 3.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4学分,由学生发展教研中心和文学院共同负责开展。在第一至三学年完成。
 4.科研实践,3学分,由文学院负责开展。在第一至三学年完成。
 5.劳动实践,1学分,由学生发展教研中心组织开展。在第二至四学年完成。
 6.专业实习,4学分,由文学院负责开展。一般在第三、四学年完成。
 7.毕业论文,6学分,由文学院负责开展。毕业论文开题时间为第六学期,答辩时间为第八学期。本科生用于写作毕业论文的时间应不少于1学年。毕业论文正文不少于7000字。毕业论文完成并答辩
 通过后可获得 6 学分。
 
 八、修读建议
 
  
   
    | 开课 学期 | 公共基础课 理论教学 | 通识 教育课 | 专业基础课 | 专业核心课 | 专业 拓展课 | 
   
    | 一 | 6 门 | 选 2 | 外国文化概论 现代汉语(一) | -- | -- | 
   
    | 二 | 5 门 | 选 2 | 文学概论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 现代汉语(二) | 选 1 | 
   
    | 三 | 3 门 | 选 2 | 古代汉语(一) 中国现代文学史 | 语言学概论文学写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 选 1 | 
   
    | 四 | 2 门 | 选 1 | 中华思想通史 | 古代汉语(二)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 中国当代文学史 中国文学批评史 | 选 1-2 | 
   
    | 五 | 1 门 | 选 1 | -- |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 外国文学史(一) 西方文论史 | 选 4 | 
   
    | 六 | 1 门 | 选 1 | -- | 比较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史(二) 民间文学概论 | 选 2-3 | 
   
    | 七 | 专业实习 | 毕业论文 | 
   
    | 八 | 
  
 
 说明:以上建议供同学们制定学业计划及选课时参考。同学们在规定学习年限内可根据学校有关制度规定及个人实际情况自主决定课程修读的学期及门数,不受此建议限制。